徐水区人社局加强就业帮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助力企业发展,稳定脱贫人员就业岗位。为达到脱贫人口稳就业目标,采取“带政策、讲政策、落实政策”的入企宣传方式,建立健全常态化驻企联络协调机制,指导企业与脱贫人口依法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积极缴纳社会保险、按时足额发放劳动报酬,不断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今年以来,对全区吸纳脱贫人口就业、并缴纳职工社会保险的企业,按规定发放补贴19.59万元,涉及脱贫人口18人。 加强对接匹配,深化开展跨区域劳务协作。充分发挥对口帮扶机制作用,努力扩大劳务输出规模,着力提升劳务协作的组织化程度和就业质量。年初至今,通过线上发布就业帮扶招聘信息12次,提供帮扶岗位4074个,帮助实现就业人数48人,其中脱贫人口实现就业18人。 9月23日徐水区人社局联合唐县人社局成功举办了“2022年唐县・徐水区劳务协作直播带岗”大型招聘会。唐县信誉楼等3家知名企业与徐水巨力索具、诺博橡胶等6家优质企业参与活动,提供岗位677个,同时在线观看直播达到1289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15人。相关领导及企业代表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入交流用工需求,探讨省内区域性结对帮扶方式,沟通落实乡村振兴政策,解决更多的脱贫人口就业,为下一步两地更好地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打下基础。 “点对点”帮扶,实现精准性高质量帮扶。为实现就业帮扶工作目标的精准性和高质量,在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工作上,采取定期深入辖区各乡镇村,实地走访脱贫户、突发困难户、边缘户家庭,具体了解家庭实际情况,宣传就业帮扶政策,对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家庭进行有针对性帮扶。对于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脱贫人口,积极引导其外出务工,并为其联系劳务公司推荐相应的岗位,通过外出务工促进脱贫家庭增收。截至目前徐水区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897人,其中边缘户12人,超额完成脱贫劳动力848人的外出务工任务。通过“点对点”就业帮扶,还为义联庄乡李某、大王店镇魏某、东釜山乡陈某、遂城镇赵某等26人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就业。 突出特色优势,培育创建特色劳务品牌。推进乡村振兴,扶持就业创业,落实国家脱贫政策,区域性劳务品牌建设必不可少。为此,徐水区结合本地资源禀赋、文化特色、产业基础等优势,培育、创建出了“巨力索具工匠”劳务品牌,并被评选为保定市市级劳务品牌。 “巨力索具工匠”是由保定市徐水区吊索具龙头企业-巨力索具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建设单位培育出的特色劳务品牌。巨力索具占有着国内吊索具80%市场份额,年产能20万吨,年产值达27亿,总产量达14.5万吨,营销服务网络覆盖全球,拥有超过10000家的优质客户。目前,徐水吊索具行业已经发展为集群产业规模,全区共计吊索具企业20多家,从业人员达到6000人以上。 在劳务品牌建设上,下一步徐水区将坚持技能化开发、市场化运作、组织化输出、产业化打造,不断促进劳务品牌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针对脱贫人口制定专项计划,打造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基地。 创业带动就业,基地和贷款圆梦创业。为了帮扶有创业意愿的脱贫人口、农村转移劳动者等群体创业,徐水区以三家孵化基地为平台,为初创企业提供了“三免费”帮扶措施,一是充足的硬件设施,免费的会议室、培训室;二是免费的创业培训、法律和税务培训;三是免费的创业指导,为初创者做好全程路演,一路保驾护航。同时,对不入住孵化基地且符合条件的创业者创办小微企业的,自创业之日起3年内,给予最长不超过3年的租金补贴。另针对自主创业农民、返乡创业农民工等群体,提供了最高额度20万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助力重点群体达到稳就业,勤劳致富的目标。截至目前,三家孵化基地共带动包括农村自主创业农民在内的500人创业997人就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0万元。 用好乡村公益岗,兜底安置脱贫人口就业。对无法通过市场就业的脱贫人口弱半劳动力,徐水区严格按照有关政策和资金管理规定,统筹利用各类资金开发公益性岗位进行就业安置,实施动态管理,并保持乡村公益性岗位规模总体稳定。截至目前,岗位安置463人,其中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337人,每人每月补贴500元;乡村服务类岗位安置126人,每人每月补贴300元,所有上岗人员均缴纳人身意外伤害险每人每年667元。 今后的工作中,徐水区将按照中央总体部署,继续完善政策衔接,优化服务举措,持续做好脱贫家庭就业帮扶工作,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在徐水落地见效,早日实现乡村振兴,让徐水人民过上更加富裕幸福的生活。
水利局坚持农村江水置换要好事办好 实事办实 10月27日,水利局相关领导干部深入农村生活水源江水置换管道打压现场,围绕10月底通水任务目标,督导通水前各个环节,查看通水管线上的堵点、断点,研究解决方案,确保如期通水。 徐水区自2021年实施农村江水置换以来,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94%提升至98.1%,待工程完工后,全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将达到100%。大王店镇大仕庄、南孙各庄、西樊等6个村庄1.1万人,多年来,一直分散供水。百姓们千呼万唤始出来,翘首企盼集中供水。借着农村村内管网改造的东风,愿望即将实现。村内工程动工了,百姓笑着说:“安吧,我们全力配合。”“大家认真统计每个村的水表、管道数量、型号,摸清底数,上报水利局,我们结合设计,合理规划施工。”工作人员走访调研施工现场时,与村两委干部、施工单位沟通着,“施工过程我们要考虑村内地势,保障全村供水压力,家家户户都能喝上放心水。” 此次走访多次强调,饮水安全是人民生活的一条底线。农村生活水源江水置换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作为水利人,要解放思想,听取百姓合理诉求,秉承敢字当头、干字托底,风雨无阻、日月兼程的工作作风,把农村生活水源江水置换这项民生工程好事办好、实事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