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 作 调 研
(第13期)
徐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ΟΟ八年八月五日
正村乡特色农业发展现状调查
培育和发展特色农业,是新形势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支撑。正村乡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特色农业上作文章,不断调整农业产业化结构,优化特色农业区域布局,壮大优势农业产业,全乡蔬菜种植、畜牧养殖、优质林果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了规模化发展。
一、初步成效
近年来,在乡党委和政府的引导扶持下,全乡特色农业良性发展,各种植区、养殖区逐渐结片成带,形成了黄瓜、西红柿、小葱、西瓜、草莓种植,奶牛养殖、仔猪繁育为主的六大特色农业产业带以及盆栽园艺、黄金梨林果两大新兴特色农业产业,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在正村乡初步形成:
以于坊为中心的黄瓜、西瓜特色种植产业带推行黄瓜和西瓜轮作模式,今年黄瓜种植面积可达1.2万亩,西瓜种植面积5000亩,亩均效益可达3000元,实现产值6000万元;
以北青公村为中心的大棚小葱、西红柿特色种植产业带小葱种植面积1000亩,西红柿种植面积1000亩,可实现产值1000万元;
以王辛庄、高各庄为中心的高效、生态大棚西红柿种植区错开我县高林村镇西红柿上市的高峰期,西红柿上市早,收获期长,效益好,种植面积200亩,实现产值160万元;
以王官营、孟官营为中心的草莓种植区,种植面积500亩,实现产值520万元;
以杨庄、于坊、韩家营为中心的奶牛养殖业发展迅猛,现有容量500头以上的托牛所3个,奶牛养殖大户近百家。奶牛存栏4000头,鲜奶产量1.2万吨,实现产值3300万元;
以王官营为中心的仔猪繁育养殖区,仔猪出栏可达5000头,实现产值500万元;
同时,占地150亩的黄金梨林果基地,占地50亩的盆栽园艺基地发展态势良好,经济效益日益增加,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正村乡强势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大大提高了土地产出,每亩比传统粮食种植增收600元,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繁荣了农村经济。2007年,正村乡实现农业总产值17047万元,其中蔬菜产值9449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5.4%,畜牧业产值416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4.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10元。2008年,全乡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17900万元,增长5%,其中蔬菜产值达9850万元,畜牧业产值4360万元,分别增长4.2%和4.8%,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增收200元,达到4210元。
二、主要做法
正村乡党委、政府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明确了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乡黄瓜面积发展到15000亩,小葱面积发展到2000亩,西红柿面积发展到2000亩;奶牛存栏达到6000头,鲜奶产量2.5万吨,瘦肉型猪出栏达到35750头;全乡实现农业总产值19690万元,年递增5%,其中蔬菜产值11032万元,年递增6%,畜牧业产值4410万元,年递增5%;实现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
为实现这一目标,正村乡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规划产业布局,多措并举,强化服务,促进特色农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拓宽渠道,抓市场。随着农产品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农产品产量不断提高,进一步畅通销售渠道,扩大销售范围,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和商品率日益紧迫。建设、建好交易市场不仅能极大方便群众销售,还能提高农民群众发展特色农业的积极性,以市场促基地,壮大基地规模。乡政府经过调查研究,多方筹资,合理规划,在原有基础上,投资10万元对于坊黄瓜市场进行了升级改造,由原来25亩扩建为50亩,聘请专职市场管理人员,完善管理制度,增加服务功能。现在,于坊黄瓜市场日销售黄瓜800吨,日成交额达80万元,辐射到周边县市及山西、内蒙、河南、安徽等地。筹资50万元,新建占地10亩的北青公西红柿批发市场,日上市西红柿80吨,日成交额达12万元。
同时,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积极组织本地有能力的经营户,成立经纪人队伍,到北京、天津、保定等地联系销售业务,搞好与保定、北京等市场的对接。
(二)上档升级,抓品牌。开发农产品包装和商标注册,是实现农产品上档升级,提高农产品知名度的有效手段,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正村乡认真谋划,加强协调,积极联系,现已成功注册“于坊”牌黄瓜、“春蕾”牌西红柿商标,将通过企业化运作,统一包装,连锁式配送,把正村的农产品直接摆上各大城市超市的柜台,实现农产品上档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搞好产地环评,引导群众进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达到无公害绿色标准,建设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三)壮大龙头,抓项目。农业龙头企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火车头”作用。正村乡在占地、资金、技术等方面不断加强对现有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使其不断发展壮大,进一步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目前,该乡奶牛养殖龙头企业万丰公司已成为蒙牛集团011号牧场,奶牛存栏达800头,年产鲜奶0.3万吨,产值达800万元。另一方面,加大内引外联力度,积极争取新的农业项目落户正村,新建一批黄瓜深加工、乳品深加工等符合本乡产业实际的龙头企业,建立“公司+农户”的生产新格局,进一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的多次转化升值。目前,与保定博江食品有限公司的黄瓜深加工项目正在洽谈中。
(四)建全组织,抓合作。农产品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是联结农户、企业和市场的纽带,对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转变政府职能,增强农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正村乡根据产业特点,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组织引导种植户、养殖户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发展黄瓜、西瓜、西红柿、奶牛等新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现已成立奶牛专业合作社1个。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组织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大大提高了集约化生产能力,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
(五)加大宣传,抓信息。正村乡重视新闻媒体的推介作用,通过与宣传部门联系,农民日报、河北经济日报、河北农民日报、保定日报、保定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多次对正村乡的特色农业、农产品进行宣传报道,扩大了正村农产品的知名度。乡政府发挥联系面广、信息量大的优势,指派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各种农业信息,通过召开培训会、印发明白纸等形式提供给农民群众,指导农业生产。同时,充分重视网络信息化建设,通过乡政府网站适时把本乡农业产销信息向外发布,进一步拓展了宣传范围。
(六)加强引导,抓服务。正村乡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通过技术培训、外出参观、典型带动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形式,引导农民更新观念,开阔眼界,提高素质。
(七)加大投入,抓基础。正村乡不断加大投入,加强本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07年以来,通过与县直部门协调联系,积极筹集资金,对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大了建设力度。全乡打井18眼,铺设防渗管道17000米,新架变压架8台,架设电缆7000米,植树12000株,修缮田间道路7000余米,农业发展条件大为改观。同时,加快村村通建设和村内道路硬化进度,投资102万元新修正村至于坊等公路5公里,硬化村内道路7公里,为全乡农业发展打牢了基础。
三、存在问题
实际发展过程中,正村乡党委、乡政府认识到,全乡农业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形成了一些特色,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下大力气予以解决,以实现全乡特色农业跨越式发展。
(一)产业规模偏小
全乡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基地规模仍然偏小,规模化优势还不明显,与农业先进地区差距还很大。山东寿光07年蔬菜面积已发展到85万亩,蔬菜大棚48万个。蔬菜总产55亿公斤,总收入48亿元。蔬菜畅销全国并出口日本、韩国、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6619元,农民收入的70%以上来自蔬菜,形成了万亩辣椒、万亩韭菜、万亩芹菜等十几个成方连片的蔬菜生产基地,涌现出了“中国韭菜第一乡”、“中国胡萝卜第一镇”、“中国香瓜第一镇”等专业镇村587个。寿光蔬菜产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其在基地建设模式上实现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与先进地区相比,正村乡在基地建设上还需要加大建设力度,争取形成更大的规模化优势。
一要针对群众对发展特色农业认识不高,部分农民群众满足于现状,在种植、养殖模式上因循守旧,小富即安的情况,乡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强教育引导,以外出参观、典型带动等多种形式和方法,培养农民群众成就大事的信心和勇气,在农业发展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寻求突破。二要加大内引外联工作力度,叫响自己的品牌,依托蔬菜品牌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其带动作用,让农民以“市场+公司+基地带农户”的形式进入产业化经营体系。同时坚持统筹规划,规模发展,整合土地资源,着力培育一批百亩成块、千亩连片的蔬菜生产专业村,壮大基地规模。三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土地产出值。同时,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和检测体系,进一步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步伐。
(二)基础设施薄弱
正村乡大部分农民群众的日光温室、大棚等设施简陋,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配套不足,蔬菜生产基本处于粗放经营状态。同时,农业生产又是一个相当脆弱的产业,一阵风雨,一次病虫害就有可能让农民颗粒无收,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民投入再生产的积极性。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成为日益紧迫的任务。建议县、乡政府发挥职能,广辟投资渠道,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以农民、企业等经营者投资为主体,以金融部门支持为依托,以社会资金为补充的投入机制,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制定农业保险等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服务农业产业发展。
(三)缺乏政策扶持
正村乡特色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农户自身投入,由于广大农民资金有限,扩大规模,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促进种植、养殖升级上档等普遍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例如,韩家营村民赵成显从山东引进了嫁接茄子的新技术,亩效益可以达到3万元,很值得推广。但前期需要投入资金60万元。由于银行政策限制,得不到资金支持,只好做罢。现在,争取支农小额贷款也有一定困难,这大大限制了特色农业的规模发展。建议县有关部门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协调,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正村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