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河北省政府网 | 保定市政府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统计数据

 

 

 

统计分析第八期经济增长加快弱项还需加力

 

发布时间:2007/08/29  点击:0

 

    今年以来,我县继续实施“两动、双基地战略”,努力打造“两大园区”,积极培育主导产业,重点支持索具制造、物探装备、汽车零部件等行业发展,全县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上半年完成生产总值322874万元,同比增长13.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市第二。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00042万元、127524万元、9530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8 %、23.5%和16.7%。
经济运行中的良好表现
    一是夏粮生产稳定增长,龙头企业发展形势良好。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进一步稳定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全县42万亩小麦又喜获丰收,亩产达到396公斤,增产2公斤;总产16.7万吨,增长0.4%。大午、吉正、洪州、六合等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良好,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同比增长23.1%。
    二是工业增势强劲。上半年入统工业实现总产值25.4亿元,同比增长52.6%。入统工业增加值4.95亿元,同比增长58.1%,增速在25个县(市)区中排第二位。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销售利润率9.2%,同比提高 2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10.2 %,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利税总额累计完成2.95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在全市排第二位。亏损企业13家,比同期减少2家,亏损企业亏损额460万元,同比减亏43.7%。入统工业中:销售收入有35家上升、13家下降、3家持平。半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及利税超千万元的企业各5家,均比同期多2家。分规模看:大中型工业的产值和利税分别占到入统工业的77.8%、94.3%,同比分别增长61.4%和67.1%,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如巨力集团产值9.1亿元,同比增长67.7%,利税已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8亿元,同比增长33.8%。俊峰、久久等骨干企业的产值和利税均增长1倍以上。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的产值和利税分别占入统工业的77.7%、68.2%。按轻重工业分:轻、重工业产值分别增长34.4%、59.6%,利税分别增长66.6%、67.1%,轻、重工业比例为1�U3。重工业化程度明显。
    三是贸易业稳定发展,市场繁荣兴旺。上半年贸易业销售总额16.7亿元,同比增长1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7亿元,同比增长15.4%;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8.37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消费品市场成交额7.84亿元,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0.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4%和1.9%。     
    四是引进内资实现任务过半。上半年引进省外到位资金20676万元,占县计划的51.1%,同比增长27.2%。其中引资较多的有巨力集团8000万元、首创4100万元、维德利2600万元、东方纸业1976万元。
    五是出口创汇超长增长。上半年出口创汇6162.3万美元,占县计划的83.8%,同比增长91.6%。巨力集团、俊峰公司、太行毛纺集团半年共创汇5890.3万美元,占全县创汇额的95.6%。
    六是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上半年累计完成全部财政收入22900.4万元,同比增长31%,增速在全市排第四位。完成一般预算收入8579.6万元,同比增长37.1%,增速在全市排第五位。一般预算支出20679.9万元,同比增长56.3%。重点工程和项目的强劲拉动、规模工业的快速成长、外资企业不再享受减免税优惠等因素对财政收入的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分税种看,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四个共享税种占到全部财政收入的77.6%,超收2713.8万元,拉动全部财政收入增长22.1个百分点,对全部财政收入的较好完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七是金融形势稳定。上半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62.77亿元,比年初增加4.1亿元,同比增长6.5%,增速比同期回落10个百分点。其中居民储蓄余额54.8亿元,比年初增加4.5亿元,同比增长9.6%,增速比同期回落4.6个百分点。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6.4亿元,比年初增加2.2亿元,同比增长10.9%,比同期增速上升3.5个百分点。存款增势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各金融机构所代理的保险、基金业务新品叠出,其较高的收益使人们将部分存款转出用于购买保险、基金、国债等,如上半年居民购买基金已达1.58亿元,分流了部分存款。
    八是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预计2260元,同比增长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完成5560元,比同期增加824元,同比增长17.4%。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7891元,同比增长26.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及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均保持了较高增速,原因主要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增资因素和企业效益增长因素。在城镇可支配收入的增量中,工资性收入增长额占57%、经营性收入增长额占31%、财产性收入增长额占15%、转移性收入增长额下降3%。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上半年,全县经济总体虽然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但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土地、资金、环境等瓶颈问题仍然存在。从上半年指标完成情况看,经济运行中的具体问题表现如下:
    一是农业总产值有所下降。上半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6.38亿元,同比下降1.6%。蔬菜、肉类、禽蛋产量、畜禽存栏等都有不同程度下降。主要原因是蔬菜面积减少、同时受气候影响单产降低。猪、牛、羊、家禽等存栏低、出栏少导致产值下降。
    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回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7650万元,城镇投资49944万元,分别占年计划的32.5%和25%,下降12.7%和39.2%。城镇投资增速全市排倒数第五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项目个数偏少,结转亿元项目处于收尾阶段,3个新上亿元项目投资额较小。
    三是利用外资完成情况差。今年还没有外资到位,去年全年也仅有21万美元。
    四是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农民增收任务艰巨。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7.4%,高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11.3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为2.46�U1,高于国外普遍接受的发展中国家1.7�U1的城乡收入差距。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任务艰巨。
与标杆县对比情况
    从上半年完成情况看,我县部分指标与涿州、三河、三水三个标杆县相比,无论速度还是总量都存在较大差距。从总量上看,涿州、三河、三水的GDP分别是我县的 1.7倍、2.9倍和4.9倍,入统工业增加值分别是我县的2倍、6.7倍和21倍,一般预算收入分别是我县的3倍、6.5倍和6.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比涿州、三河、三水分别低321元、836元和143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涿州低62元,比三河低2724元。投资、利用外资等差距更大。从速度上看,三河、三水的GDP、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等指标的增速都明显高于我县,这说明我县的经济运行质量与先进的内陆县市以及发达的沿海县市相比均有较大差距,这种差距的产生既有区位和发展基础方面的因素,更有广大干部群众在观念和具体措施上的差距。
 

   2007年1―2季度我县及标杆县主要经济指标

 

指标名称

计量
单位

徐 水

涿 州

廊坊三河市

广东三水

 

总量

同比%

总量

同比%

总量

同比%

总量

同比%

 

生产总值

亿元

2.29

13.5

55.6

9.2

92.70

18.0

158.29

25.9

 

业总产值

亿元

16.38

-1.6

10.57

-2.0

11.30

-4.6

17.21

2.7

 

入统工业增加值

亿元

4.95

58.1

9.78

21.6

33.10

35.5

104.57

38.1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4.99

-39.2

22.50

-18.5

68.80

65.3

73.08

34.5

 

实际利用外资

万美元

0.00

0.0

892.1

2223

1783

-59.6

12635

45.6

 

全部财政收入

亿元

2.29

31.0

6.14

15.6

10.80

42.3

25.07

48.6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

0.86

37.1

2.54

25.7

5.60

54.0

5.80

24.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560

17.4

5622

14.7

8284

25.0

 

农民人均纯收入

2260

6.1

2581

8.4

3096

8.5

3695

4.3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亿元

62.77

6.5

122.7

20.3

152.20

24.4

248.27

16.0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亿元

26.40

10.9

37.20

14.4

134.30

50.8

104.87

22.2

 

亿元以上在建项目

个数

5

10

45

 

二产占GDP比重

%

39.5 

39.5

64.9

70.7

 

三产占GDP比重

%

29.5 

49.8

28.2

24.9

 

加快经济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规模和速度仍是我县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针对弱势,应继续强化提速发展、快速发展、率先发展的观念和责任意识。全县要认真落实县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的“建设大园区,引进大项目,扶持大企业,培育大产业”的工作要求,掀起学习山东,加快发展的热潮。
    一、实施信息技术助农工程,推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目前,全国性的主要畜产品产量下降,供应偏紧,价格上涨,且高位运行。主要原因是生产的波动性,生产的波动是由于信息不畅、组织化程度低造成的。因此,涉农部门应积极为广大农民提供信息技术支持,抓紧建立农产品的预警预报系统,担当起农产品信息建设的重任。通过信息服务与技术指导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增长、效益稳步提高、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第一、及时发布农产品价格及供求信息,龙头企业要在信息化方面起带头作用,用信息化指导生产、销售和管理。第二、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尽快成立实体型农业服务组织和行业协会,提高订单销售比重。当前要尽快恢复畜牧存栏头数,稳定适当的存栏规模,并切实做好疫情防治工作,落实各项防疫措施。第三、重点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积极谋划农产品加工项目,必须抓住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加工企业这两个关键性因素。乡镇和有关部门要积极帮助农牧企业申报产业化龙头,争取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支持。第四、加强监管,搞好服务。通过监督、检查、服务确保农产品生产安全,确保无重大病虫害和疫情发生。
    二、营造创新图强的发展氛围,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水平
    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力之所在,创新是一种发展理念,也是一种深刻的实践活动,良好的创新理念和创新活动可以改变一个国家和企业的命运。目前我县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增长和规模扩张,政府和企业的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县级财政对企业的科技投入微乎其微,绝大部分企业没有科技经费投入。2006年仅有4家规模工业有科技活动。因此,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增加科技投入,注重产品开发是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关键。政府要制定科技成果和产品创新奖励机制,设立科研基金,增加财政科技投入。有关部门要不遗余力地支持企业搞好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积极申报科研项目,争取国家资金支持。企业要增加技术开发经费投入,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广泛的技术合作关系,成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研发基地、实验基地。大中型骨干企业每年的科研经费力争不低于销售收入的3%,争取达到5%以上。
    三、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突出集群化优势
    中小企业一直被地区经济发展所忽视,缺少政策支持,在集群化发展的模式下,中小企业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大力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使其迅速成长壮大,形成快速发展的产业集群。扶持重点应放在三个方面:一是资金扶持。抓住国家扩展小企业授信业务,降低授信条件,支持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机遇,积极落实好《银行开展小企业授信工作指导意见》,为小企业的发展添助力。尽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严格信用等级评定。二是人才与劳动力扶持。要帮助中小企业做好人才引进工作,为人才引进创造有利条件。定期对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培训、经营管理培训。三是政策扶持。制定扶持中小企业的政府规划和部门帮扶计划,指导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供行业发展情况与市场信息,建立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技术平台、人才引进平台和政策法规服务平台。
<, B> 
    四、扶持企业与扶持行业并重,突出行业特色
    先进制造业必须突出主导行业,突出企业规模。在重点支持骨干企业的同时,按照我县行业发展规划、政策扶持办法,制定近期加快发展的具体措施和目标任务,实现以骨干企业带动行业发展、以群体扩张促进行业提升。开拓性地谋划主导行业项目工作,力争每年都有亿元以上项目投入到主导行业中。积极争取主导产品的品牌开发工作,大力开展主导产品的品牌改造提升与申报工作,争创国家级名牌和驰名商标,争取省以上名牌和著名商标不断增加。
    五、多措并举扭转投资落后局面
    加快固定资产投资步伐,保持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是实现“两动双基地”战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建设大园区、引进大项目、扶植大企业、培育大产业的首要环节,是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的有效途径。受土地、资金、环境等因素困扰,新上大项目少,进度慢,致使上半年投资下降,在全市处于落后位次,未能实现过半目标。下半年要下大力抓好项目工作,把项目作为下半年的工作重点,采取有效措施扭转落后局面。一要加快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审批项目的落实力度。二要加大项目谋划力度,按照我县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重点谋划索具、汽车配件、物探设备、农业产业化项目,推动世界索具之都、物探设备制造基地、汽车配件产业群的形成。三是认真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落实招商引资奖励政策,鼓励企业招商,以商引商。组织行之有效的招商活动,营造全民招商的浓厚氛围。
 
 
                                                                                 撰稿:金钰山  李伟英
 


 

名  称: 统计分析第八期经济增长加快弱项还需加力
主题分类: 统计数据
发布日期: 2007/08/29 
发布机构: 政府办

 

 

法律声明 |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检索中心

ICP备案号: 冀ICP备05019342号-1   冀公网安备13060902000223号  网站标识码:1306250001
主办:保定市徐水区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