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在保定市文明办组织的全市移风易俗工作交流展示活动中,徐水区遂城镇大马各庄村党支部委员曹建新登台,畅谈“支部引领、弘扬新风”的实践过程,宣讲村中破除陋习、厚养薄葬的喜人变化。
“过去办白事互相攀比,请乐队、搞排场、摆宴席,沉重的经济负担让一些人家两三年都翻不过身。”曹建新记得,村里一位老人去世后,办事花费一万多元,四个孩子还为此产生矛盾。2017年4月,村“两委”召集老党员、村民代表、家族长者商议,拟定《告全体村民书》,规定白事办理标准,并在大街张贴《告全体村民书》、通过大喇叭广播。
陈规陋习不易改变。2017年5月,村里有老人病逝,时任党支部副书记的曹建新和几名干部主动上门帮忙,并守在账桌旁,要求乡民礼金一律50元,主家以一盒七八块钱的香烟答谢。按多年习俗,人们上礼后坐席,大都二三十桌,饭菜加烟酒每桌不低于400元。村干部现场宣传新规,劝离众乡亲。
接下来,农户家中有白事,干部都到场“主事”——在村微信群发讣告代替放炮,不请花会,亲戚主餐4凉4热一盆炖菜,每桌150元。
“除去必要开支,费用减少一半,还避免铺张浪费。”新规执行至今,百姓由衷点赞。村里倡导为老人“端一碗热饭、换一身新衣、多一点照料、多一些陪伴”,让老人安享晚年。村民争当孝老爱亲好儿女、好媳妇,争创文明家庭。
村庄和美,家庭和睦,村党支部引导大伙将更多精力、财力用于发展生产,培养孩子成长成才。村里设立青少年图书阅览室,开展乒乓球、书法、民乐培训;组织小学生、家长走进保定高校参观。自2017年起,村“两委”每年召开高考学子交流表彰会,并请回本村籍硕士、博士毕业生座谈,为村里的青少年指路鼓劲。这一独具特色的“村字号”重教活动,让村民引以为豪。近些年,全村先后走出5名博士生、30名硕士生、278名本专科生。
在文明新风的浸润下,大马各庄村屡获上级表彰,并涌现出河北好人、全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保定市优秀共产党员、徐水好人、捐资助教模范等一批先进典型,名扬十里八乡。在徐水区2024和2025年“咱村那些事儿”村规民约故事比赛中,曹建新精彩讲述本村文明乡风建设案例,两次荣获第一名。这次又通过选拔推荐,登上全市的宣讲舞台,“文明新村、教育强村”的好故事传得更远。(文 刘柯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