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河北省政府网 | 保定市政府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走进徐水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专题专栏

交流互动

有事找支部,徐水区贾庄村“烦心路”变“幸福路”
发表时间:2025/11/17 点击次数:0

本报讯(新畿辅-保定日报记者于建雪 通讯员程蕾洁 高志军)“现在有啥难事,第一个就想到找支部,这条路能修通,就是最好的证明。”11月4日,站在刚刚竣工通车的环村路上,徐水区瀑河乡贾庄村村民们的脸上满是喜悦之情。

日前,贾庄村村内道路及环村路硬化项目全面竣工。该项目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总投资116万元,共铺设水泥路面1738米,总硬化面积8468平方米,惠及贾庄村及周边群众1.2万余名。昔日坑洼不平的“烦心路”化身平整畅通的“幸福路”,“有事找支部”为民服务机制在贾庄村具化为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信任与依靠。

民有所呼,支部主动“接单”。近年来,贾庄村内部及环村道路破损严重,不仅影响村民日常出行,每逢集市还会造成长时间拥堵,成为困扰村民的一块“心病”。面对这一民生痛点,贾庄村党支部主动作为,将道路硬化工程确立为“有事找支部”的“一号响应事项”。村党支部书记张艳海表示:“群众找我们,是信任。再难的骨头,支部也得啃。”村党支部迅速走访摸底、沟通协调,为项目启动奠定基础。

吹哨报到,精准汇聚合力。面对村级无法独立解决的资金难题,瀑河乡党委、政府主动担当,将村级诉求转化为规范的项目申请,精准启动“乡镇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向徐水区财政局提交项目申请,“吹哨”求援。徐水区财政局积极响应,高效推进项目审批和资金落实工作,同时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成功争取到116万元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为项目落地提供关键性资金保障。

上下联动,全程监督确保实效。项目建设过程中,徐水区财政局和乡、村两级协同联动,持续跟踪问效,主动靠前服务。相关负责人深入施工现场,实地察看工程进展,对材料质量、施工标准、路面厚度等关键环节进行细致技术指导和严格质量把关,最终项目比原计划提前25天完工,实现效率与质量双赢。

如今,漫步贾庄村,车辆通行有序,村民出行便捷。“这条路是我们全村百姓的期盼。”张艳海望着新修的道路激动地说,贾庄村用一条“幸福路”证明,“有事找支部”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一个有呼必应、有难必解的完整闭环,党支部是群众身边最可信、最可靠的坚强堡垒。

群众“小事”就是支部“大事”

□程蕾洁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战略部署,对健全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服务效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我们深刻认识到,将全会精神落到实处,关键在基层,重心在支部。

今年以来,徐水区持续深化“有事找支部”为民服务机制。从解决出行难题的村路硬化,到化解邻里纠纷的温情调解;从助力产业发展的精准帮扶,到改善人居环境的整治提升,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让基层党支部赢得群众的认可。贾庄村道路竣工,正是这一机制的生动实践。

我们深刻认识到,基层工作没有捷径,必须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必须始终把群众的“小事”当作支部的“大事”,做到主动响应、精准施策,才能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我们将继续深化“有事找支部”为民服务机制,优化服务流程、强化资源整合、提升响应效能,让党支部真正成为群众身边最可靠、最坚强的依靠。

(作者为徐水区瀑河乡组织委员,新畿辅-保定日报记者于建雪采访整理)

记者手记

有事找支部 架起干群“连心桥”

“急难愁盼找支部,干部服务有温度”,这是徐水区群众对“有事找支部”为民服务机制的赞誉。干部接事、支部办事、乡镇党委统筹、区直部门联动,得益于这一机制,徐水区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大幅提升。

群众有事找支部,干部没事常串门。不只是贾庄村,为方便群众日常“说事”,该区南陈庄村“村部”白天从来不锁门,人们随时进出,即使中午没人在岗,也能依照张贴的联系电话找到村干部;户木乡开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活动,全乡16个村的两委干部、党员骨干、网格员、调解员,每周走访本村农户,建立帮办服务微信群51个,宣传党的政策,收集各种诉求,为群众排忧解难……

党员干部在身边,诉求渠道在指尖,“有呼速办”+“未诉先办”,为民服务更加主动高效,大量问题隐患及时化解,使干群关系和谐、百姓安居乐业。

来源:保定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