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保定市徐水区增贤农业园区的1500平方米联栋温室内一片生机,一排排整齐的设施高架上满目青翠,油亮碧绿的草莓苗密密匝匝,长势正旺,果农们忙着起苗、搬运、修整、装筐,为即将开始的草莓移栽做准备。
一排排设施高架上,草莓苗青翠碧绿,长势正旺 摄影 白天龙
“基地种植草莓母株4000株,使用珍珠岩、蛭石、碳土等配比而成的基质栽植,联栋温室全程实施水、肥、温、光、气一体化管理,采用引插及扦插方法,成功繁育初恋、黑珍珠、宝珠、白露等多个品种的优质草莓苗约13万株。”该园区负责人曹冀东说。
果农搬运刚起出的草莓苗 摄影 徐琦
曹冀东介绍,这里是保定市首批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之一、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草莓保定综合试验站、省级农业创新驿站、保定市博士农场。基地与国家特色蔬菜产业体系草莓试验站专家、河北农业大学李青云教授团队合作,建设草莓产业体系成果创新推广及产学研基地,实施科学试验、技术指导、成果推广、教学实践等项目。今年引进先进的育苗理念与技术,从母株选择、苗圃管理、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各个环节进行优化管控,草莓育苗获得成功,将移栽至园区内13座草莓大棚,较以往购买草莓苗既节约了成本,又保证了品质。
曹冀东(右一)介绍水肥一体化管理系统中的细节 摄影 李月英
“与河北农大合作已近4年,李青云教授团队在基地开展‘功能转光膜调光增产技术’‘补光灯促花壮秧技术’‘新型氨基酸肥活土促根技术’‘蚯蚓粪肥提质技术’等试验示范,在促进草莓生产和品质提升上成效显著,亩均收益较以往常规种植增加20%。”曹冀东称,有了今年的成功经验,明年计划扩大草莓苗圃规模,自用之余,可供附近小公村、大王店等地草莓种植,助力当地草莓种植产业优质高效发展。
连栋温室一旁,是一排13座高效日光温室大棚,棚内经过整土、起垄、铺设滴灌带,只等按计划栽植草莓苗。“第一批草莓预计在11月底、12月初上市,采收期到明年4月。”曹冀东说。
温室大棚内,起垄、铺设滴灌带等准备工作就绪,准备移栽草莓苗 摄影 白天龙
近年来,徐水区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博士农场等主体,不断探索、深化校地合作机制,大力发展科技兴农,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使农业科技与生产生态实现共融共促,为乡村振兴助力赋能。(李月英 白天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