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日报11月15日A3版 作者:王新平 胡海英
抢抓新机遇 树立新形象 实现新突破――徐水篇
南水北调天津干线全长154公里,是南水北调中线主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干线自中线总干渠徐水县大王店镇西黑山村所设口门分水,途经徐水、容城、白沟、雄县,经廊坊进入天津。
徐水县境内全长33公里,约占保定市全程的二分之一。面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徐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强力推进,率先完成征迁安置任务,为施工单位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目前,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沿线社会和谐稳定。
精心谋划
科学调度
勇担历史重任
天津干线工程徐水段涉及大王店、遂城等5个乡镇的34个行政村和1个国有农场。工程总占地面积7275.44亩,占压房屋面积3529.9平方米,树木174669棵,坟墓1069座,机井131眼,村组副业19家;穿越京广铁路、张石高速、107国道、京珠高速等道路4条;占压各类通信线路80条,占压长度9.35公里;天然气管道1条;电力线路67条,占压长度15.82公里。
市政府组织市南水北调办在容城县召开了天津干线保定段征迁安置动员大会,要求1个月完成地面附着物的实物核查工作。随后,召开了天津干线征迁安置会议,明确要求在2009年底完成对永久征地、占地范围内地面附着物和首季临时占地补偿资金兑付工作。天津干线涉及徐水县永久和临时占地6785亩,这么短的时间要完成这么大工作量的征迁安置,时间紧、任务重。
“经过50年的规划论证,南水北调这项跨流域、跨省市的大型调水工程,有幸被我们这代人赶上,这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光荣,绝不能有辱使命!”面对历史重任,徐水县广大干部群众振奋精神、鼓足干劲,打响了南水北调工程天津干线的攻坚战。
该县主要领导强调,必须站在全局和历史的高度来认识、服务于天津干线工程。成立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明确了相关部门和乡镇的职责,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征迁安置组织体系,有力保证了征迁安置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徐水县委书记王林、县长李保森多次深入基层,进村入户调查研究,零距离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与相关领导座谈,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早发现、早预防,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方案。副县长潘智勇经常和县南水北调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一起沿线走访,与相关单位加强沟通。
市调水办及时派人深入一线进行指导,和县有关部门一起分析当前形势,破解遇到的难题。县直部门密切配合,推动了核查、资金兑付、地面附着物清除、创优外部施工环境等工作顺利展开。
细致核查
规范程序
确保群众满意
一提到南水北调实物核查工作,县调水办每个人都会自嘲:“我们是从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过来的硬头汉”。
南水北调征占迁工作主要在农村,征占迁核查主要包括土地、房屋、树木、坟墓、机井和农村副业。这一块儿涉及千家万户,种类多、数量大。占压的实物要逐样搞清楚,占哪里?占的是什么?占多少?涉及谁?都需一一丈量、清点、登记,经所有者签字确认后公示才能予以补偿兑付。特别是专项设施占压核查要着重查清穿越或占压的起止地点、占压长度、权属、等级、走向等。
这次天津干线核查正好处于秋收前,工作人员称之为“过三关”。第一关是晒;第二关是满地“青纱帐”,即便是戴着草帽,脸和手也被划得疼痛难忍;第三关是虫咬蚊叮。为了不让群众利益受损失,做到不漏不落一棵树、一棵苗,大家要将每块地的每个角落走到、看到。每天一头钻进青纱帐,渴了喝口水,饿了就忍着,虫子咬了涂点儿风油精,一天下来,浑身好像散了架,第二天脚腿酸痛得一动也不想动。野外核查工作结束了,再看调水办的工作人员,个个成了“包青天”,手脚长满了老茧成了“树皮手”,嗓子咽口唾沫都疼。
既不能让农民受损失也不能增加国家投资,这是核查工作的基本原则。由市、县南水北调办组织设计单位、征迁监理单位以及县国土、林业部门人员共同组成核查小组,实地统计测量,乡镇、村及户主现场监督,当场核对无误后,村民签字、按手印,每个细节都实事求是,真正做到了“分类要细,点数要准,测量要精,方法要正确,群众要满意,结果要经得起考验”。
大王店镇某村的一位中年妇女家被占压了245棵树,当核查到她家时,核查人员按正常程序要求和她一起数一数,她却不让,而且一口咬定是4000棵,必须给登记上。核查人员不厌其烦地对其讲意义、讲政策,没想到讲了2个多小时,她却谎称有事走了,把核查人员“晒”在了那里。队员们没有丝毫怨言,追到她家里做工作,又做了将近3个小时的思想工作才将她说服。拿着手电筒摸黑将那200多棵树数完,完善了核查手续,回到家时已经是深夜11点多钟了。
经过艰苦努力,核查队员用奉献和汗水圆满完成了天津干线实物核查工作,各类实物统计数据准确无误、分类清楚、群众满意,为下一步的资金兑付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了把征迁安置资金尽早兑付到被征地户手中,徐水县委、县政府早布置、准把握、严督导,形成了以乡镇为主体、调水办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涉及到的5个乡镇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召开动员会,讲政策、明责任,限定完成时限。工作一开始,就是高效率,加班加点制作公示、兑付补偿资金表、填写兑付卡,24小时争分夺秒加快核算与兑付。经过25天积极细致的工作,将近3000万元的补偿资金及时、准确、足额地兑付到了群众手中,真正做到了领导到位、责任到位、组织到位、征迁到位、安置到位、资金到位、宣传到位、目标到位,比兄弟县提前20天完成资金兑付任务,受到省市表扬,并于今年顺利通过审计署的审计。
有情拆迁
优化环境
全力加快建设
天津干线徐水段战线长,占压的树木、大棚、房屋等地面附着物数量大、种类多,拆迁成为又一场特殊的攻坚战。
该县县委、县政府强化领导,以清除树木为切入点,组织召开地面附着物清除工作动员大会,明确沿途各乡镇任务和完成时限。县调水办组成5个工作小组分包乡镇,现场协助开展工作。
东史端乡自我加压、奋力争先,率先完成清除任务,对沿途乡镇开展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在清理地面附着物大棚设施的时候,部分大棚种植户曾要求提高补偿标准。考虑到群众重建这些设施的需要,该县以“亲民爱民”活动为载体,积极为大棚种植户联系重建场地,协调供应商让利销售物资,帮助群众迅速重建,最大限度降低了因拆迁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
据统计,徐水县完成了树木174669棵、设施大棚19.26万平方米的清理工作;完成795座坟墓迁移工作。共拆迁房屋4363.79平方米,搬迁村组副业19家,比上级规定时间提前10天完成了任务。市委、市政府、市调水办督导组验收后,给予通报表扬,国调办副主任张野和省调水办主任袁福来徐水县调研时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南水北调天津干线徐水段需迁建电力专项设施67处,通信及广播电视线路80处,天然气管道1条,需恢复水利设施机井160眼,专项迁建任务繁重。该县建立了由县调水办牵头组织,建管单位配合,电力、通讯等主管部门实施的工作机制,县调水办注意指导、督促各实施主体根据工程施工需要,甄别轻重缓急逐条制定迁建计划并尽快组织施工,以确保迁建进度和质量。目前,各专项迁建工程正在有序开展,其中电力迁建和水利恢复专项工作已基本结束,确保了工程无障碍施工及群众生产生活。
完成地面附着物清除任务后,创优施工环境成为首要任务。徐水县成立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环境联合防控治安领导小组,制定工作预案,落实工作措施,明确责任分工。按照县委书记王林提出的建立对接、走访、沟通三项机制,全力优化施工环境。
一是全面对接。组织召开由县公安局刑警队、派出所、沿线各乡镇、工程建管部门和施工单位参加的创优施工环境联席会议,真正做到了建管部门、施工单位与有关部门、乡镇的对接;施工单位与公安部门的对接;施工单位与相关乡镇、村委会的对接。各单位还明确了负责协调的专门人员。二是延伸走访。公安部门派出专门人员,每半月到施工现场了解治安状况,对有碍施工顺利的问题做到早预测、早防范,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个别教育无效和严重干扰破坏工程建设的不法分子,坚决予以打击。三是定期沟通。县调水办协调有关部门就创优施工环境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深入交流,明确了解决问题的原则和责任人员,做到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工程施工顺利。
徐水县南水北调环境协调机制的建立,保障和促进了天津干线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提供良好了的外部环境。目前,沿线社会秩序井然,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盛世治水,泽被后人。历史会记住,在高低不平的田间,在崎岖难行的路上,在低矮的林丛里,在漆黑的深夜里,默默奉献的调水人,为了南水北调这一历史工程,挥洒着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成就着平凡而又伟大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