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河北省政府网 | 保定市政府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走进徐水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专题专栏

交流互动

“一穴多株”,玉米种植新革命
发表时间:2010/03/18 点击次数:0

保定日报3月18日B1版   作者:记者 丁咏静   通讯员 赵会英 陈晓轻

  祁文玉是徐水县高林营村人,2009年仅玉米就种了11亩,他对当年的收成很满意。他分析说,2009年因为雨多、日照少、风大,玉米普遍减产,而自己“一穴多株”种植玉米明显增收。同村70多岁的李献忠去年也用新方法试种了3亩,他兴奋地说:“我种了这么多年地,去年是‘打棒子’最多的一年!”高林村俎艳梅的3亩半地,比往年多拉回一三轮车斗玉米,周围的村民看着眼馋,对新技术跃跃欲试。
  发起试种倡议的卢会杰是徐水联农合作社负责人,去年年初他从网上了解到了“一穴多株”种植技术,又到石家庄等已试种成功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回来后发动合作社成员试种,并统一购置10台播种机。看到农民试种积极性这么高,他鼓足干劲儿带领大家迎来一个丰收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近日,安新县供销社生产公司与河北福路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召开玉米“一穴多株”高栽培技术推广会,就玉米“一穴多株”种植技术作了详细讲解,该县种田大户、农资经销商共200余人颇感兴趣,纷纷前往学习。
  专家介绍说,玉米“一穴多株”,就是一穴多株苗,它打破一穴一株的传统单株种植模式,是玉米种植的第三次革命。这种新的玉米栽培模式是通过加大行距、充分发挥边行优势、适当增加田间种植密度、肥料的合理施用以及专用机械的应用等措施,实现玉米高产。具体讲就是充分利用玉米的群体优势,选择适应性强、抗倒伏、抗病、高产稳产、耐密植的品种,将行距加大到90-100厘米,一埯播种3-4粒种子,株距保持在20-30厘米,采用专用机械播种,将亩密度提高到6200株左右。采用这种模式,可使玉米增产20%-50%以上,平均每亩增产200公斤左右。
  据安新县供销社负责人介绍,该种植技术充分利用了光热资源,挖掘了现有玉米品种增产潜力,是一项集“优种选育、种植模式、生物有机液肥使用、植株化控”于一体的实用专利技术。目前,安新县供销社生产公司已在全县推出“一穴多株”超高产种植模式,并落实种植5000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