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河北省政府网 | 保定市政府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走进徐水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专题专栏

交流互动

从农村到城市的跨越――市场运作开发新建型之小寺各庄村样本
发表时间:2010/01/18 点击次数:0
保定日报1月18日A1版    记者: 杨学惠 丁咏静
  1月13日,徐水县安肃镇小寺各庄村民芦莲看着村里正在封顶的新民居安置房,高兴地说:“很快我们就能跟城里人一样,住上楼房了,冬天再也不用自己烧暖气啦!”
  芦莲的喜悦不仅源于此。她向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一家三口住120平方米的平房,按村里的规定,她家可以要一套140平方米的楼房,再给孩子要一套100平方米的,所需的购房款和村里给的旧宅基补偿款比起来,补偿款还花不完呢!而且,村民旧宅基腾出来的土地村里统一开发,不仅能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还能壮大村集体经济,最终让村民世世代代有保障。
  这些,促使小寺各庄村的新民居建设项目获得村民的一致同意。
  打破旧局凸显城市张力
  小寺各庄村有400多户,1692人,位于徐水县城东部次中心区域,2008年村集体收入104.97万元,人均纯收入5652元。
  小寺各庄村是徐水县传统的集贸市场所在地,几条商业街贯穿南北,初步形成了钢材、建材、服装、食品、蔬菜等几类商贸圈。且毗邻县第一中学,是该县未来教育文化区域的中心。但是,随着县城的不断发展,该村成了一个典型的半包围型“城中村”。村里要想有所发展,只能“螺狮壳里做道场”,在现有的闲置地上做文章。
  要改变村民世代生存的环境,首先得解放思想。为了让村民们开阔眼界,村里多次组织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到长三角、胶东半岛等地参观学习,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向村民宣传整体建设新民居的重要意义,以及该村的实际情况和在县城镇建设中的地位。全体村民一致通过的、由县规划部门规划的村新民居建设方案于2009年5月正式动工。
  按照上述规划方案,该村新民居建设分两期实施,总占地面积200亩,一期21栋楼,占地100亩,总投资1.5亿元,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今年7-9月入住,实现集中供暖。目前已开工的16栋住宅楼正在封顶和内部装修。二期17栋,预计2010年底完工。新民居建成后,村内将腾出的400亩左右土地,主要用于小区绿化、市场建设和商业开发。
  俗话说,人过一百形形色色,何况小寺各庄村有400多户人家。说起新民居建设之初,为统一全村人的思想,村党支部书记李铁柱记忆犹新。他说:“只有村民思想高度统一才能干成事儿,一个决定只有超过80%的人同意才能干。”那些天,工作小组、党员代表天天开会,全体村民大会就召开了几次。“村里会议室只能盛100多人,村里400多户人,一个会得分4次开,同样的内容讲4遍,嗓子都是哑的。”李铁柱感慨系之。为充分了解村民意愿,村干部还入户调查,每家至少要走上三四遍。
  在新民居建设中,小寺各庄村为确保村民利益最大化,坚持村委会一个主体,自主开发。 
  
  先建设、后拆迁、再开发
  项目建设的拆迁、补偿,历来是十分复杂和艰难的问题。为把整体改建对百姓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小寺各庄村在村民房屋拆迁和回迁安置方面,一改过去先拆再建的做法,而是分三步走,先建设、后拆迁、再开发,即先建好新民居,待村民全部搬入新居后,再拆旧房,旧居拆完后,利用旧宅基地,结合村周边地段,再按县域规划,统一开发。
  在拆迁补偿方面,该村统一标准,公开透明,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理解和认同。补偿范围涉及村民的宅基地及地上附着物补偿。在宅基补偿上,按户丈量,每亩补偿50万元;在地上附着物评估作价上,村里委托县建设局请来有资质的单位,折合作价,再置换新民居楼房的成本价住宅。这样,不但可以实现改善居住条件不增加村民负担,而且可以保证村民从中得到足够多的经济利益。
  为说明情况,陈铁柱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一家4分地、住宅150平方米为例,宅基地可以补偿20万元,地面附着物估计作价10-12万元。按均价每平方米1000元计算,如果置换相同面积的新民居住宅需15万元,该农户还能余下15-17万元。且新房交工时已进行了统一装修,村民拿到钥匙即可入住。届时,小区内公共设施一应俱全,设有老年活动中心、娱乐活动室,配备健身器材等。
  在新民居分配上,该村规定新民居的分配面积不少于旧宅现有面积,对超出和少于应该分配面积的,以均价每平方米1300元进行多补少退。
  协调联动让村民“安居乐业”
  “安居”和“乐业”是小寺各庄村新民居建设体现最多的两个方面。小寺各庄的地理位置优越,村民多年前就已投身到商品经济大潮中,创业、就业。使村民的居住、经营不分心,也成为该村新民居建设的重点、着力点。为此,该村提出,村民在搬进新住宅楼之前不投入一分钱。
  村民不事先交钱,项目如何启动?为破解资金难题,徐水县委、县政府及安肃镇多方协调,决定为其免除部分配套费用。县农工委书记刘惠聚介绍说,为了推进全县新民居建设,该县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单用于村道路管网建设县财政就投入1920万元。县委、县政府统一协调十几个部门,快捷、便利、优先为新民居建设项目办理各种手续,手续费能减则减、能免则免。同时,小寺各庄村整体改建与周边拆迁改造项目整体打包,县、镇、村三级联动,土地、规划、建设部门密切配合。
  为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该县还大力支持小寺各庄村用规划中的二期工程反哺一期安置房建设,二期新民居先期对外出售以回笼资金。由于该小区地段好,以村委会为主体的开发形式得到社会认可,信誉好,得到市场的热烈反映。
  “人这一生,就求个有房住、有钱花、日子有保障。”陈铁柱说。所以,安置房建成后,村民做到“安居”了,居住条件好了,还要考虑更好地“乐业”,让村民生活有保障。为此,村里研究决定,村民拆除旧宅基腾出的土地连同集体土地统一开发,所有集体收入平均分配。在制定规划上,他们结合地理区位、产业特色、基础优势,规划为综合性市场、配套设施等六大区域。开发区投资1.3亿元,占地120亩,建筑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将建设成钢铁市场、装饰装潢材料市场、家电市场、综合性超市、蔬菜食品批发市场等。村集体除办公用房800平方米外,所拥有的商铺全部出租,增加集体收入。
  新民居建设,让小寺各庄村实现了百姓住得好、集体得土地、政府增税收的三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