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徐水县项目建设好戏连台,硕果盈枝:投资12.8亿元的巨力索具产业园项目、投资3.1亿元的晨阳水性涂料项目等6个过亿元项目正在建设;总投资14.7亿元的风帆工业园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中兴汽车整车生产项目、总投资2.25亿元年出栏30万头生猪的新希望生猪养殖基地项目正式签约;总投资23.04亿元的东创精密轴承等5个大项目即将开工;总投资7.05亿元的泰山友龙帝汽车零部件等8个过亿元的大项目正在洽谈……同时,特色农业发展势头强劲,蔬菜种植、畜牧养殖、优质林果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在农业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70%。
徐水县乘着全市领导干部大会召开的东风,在全市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强市兴县富民”目标的大背景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实施“两强”(强工兴县、强农富民)战略为总揽,努力打造先快发展的保定市“卫星城”。
面对差距 找准定位
近年来,徐水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在全市处于先进位次。2007年县域经济综合评价排位在全省占第67位,在全市居第6位。但就该县的区位优势和基础优势而言,与全市其它先进县(市)相比,在经济总量、人均水平、城市化水平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为此,徐水县的决策者们审时度势、认真研判,结合实际明确提出:徐水实现先快发展,要坚持以发展为中心、深入实施‘两强’战略,今年努力实现整体工作在全市争先进位的目标。2009年进入保定市先进行列,并利用3到5年时间,打造先快发展的保定市“卫星城”,力争全县GDP排名在全省前移10个位次,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两大园区”初具规模,主导产业优势彰显,龙头企业日益壮大,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
确立上述目标,缘于该县对县域经济发展方向的正确把握,得益于该县经济发展的巨大优势。该县地处京、津、石三角腹地,天津滨海新区这一新经济增长极的强力辐射区,贯穿南北的县域交通网已经形成,区位优势明显;索具、汽车零部件、石油物探装备三大工业主导产业的生产能力、生产规模和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巨力、俊峰、北奥、宏业等企业规模效益逐年攀升,产业优势明显;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明显转变,全县的环境意识、发展意识不断增强,亲商敬商、助商安商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这些都为徐水打造先快发展的保定市“卫星城”创造了优势。
发挥优势 冲刺攻坚
目标既定,任务已明,实干为上。该县首先把大干四季度,确保全年整体工作争先创优作为贯彻全市领导干部大会精神的重中之重,全县上下全力攻坚、争先创优。
从思想上,该县始终以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中心,严格落实“三个坚决克服”,即坚决克服只想当大官、不想干大事,对发展不上心、不用心、不用劲、不会干的问题;坚决克服整日忙忙碌碌,抓不住中心、抓不到点上的问题;坚决克服干事无激情,工作无压力,树立“无功即是过,平庸也是错”的思想。其次,牢固树立争先创优意识,力争更多乡镇进入全市百强,部门工作力争进入省市先进;市核各项可比性工作要在省、市排位中争先进,不可比工作也要突出特色和亮点。
在行动上,统筹兼顾抓好8方面重点工作,即认真把中央和省委全会精神落到实处;围绕争创“实绩突出县”目标,对全县主要经济指标进行盘点,确保主要经济及社会发展指标完成或超额完成市核任务;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确保已具备条件的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在建项目抓完工,待建项目促开工,建成项目抓投产;全市对县基层党建、计生、文明生态创建等各项年终考核工作确保不出事,争先进;扎实开展“四联四帮一促进”、“一带三包一帮扶”系列活动,抓好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工作,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继续开展好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建立和落实奥运安保长效机制,确保全县稳定;组织开展好安全生、食品药品安全、节能减排集中行动,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完成市核节能减排指标;组织开展好“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超前谋划好明年工作。
“两强”战略 谋划长远
该县把县城工业园区和中国电谷大王店产业园区作为新型工业发展的集聚点、核心区。目前,县城工业园区入园企业已达到10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9家,亿元以上企业4家。徐水的“两强”战略效果已经凸显。
强工兴县,工业经济取得新突破。目前,县城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16平方公里,确立了索具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石油物探装备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工业园区核心发展产业,其中A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以吊索具为主导产业,B区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为主导产业。中国电谷大王店产业园区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园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张石高速公路及规划中的荣乌高速公路在园区附近经过,园区规划以中国电谷企业及工业扩大项目为主导产业,目前在抓好与保定市区规划和产业规划对接基础上,正以风电、太阳能、蓄电池等新型产业为重点,全力打造新能源基地。同时,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以14个省挂账重点项目和过亿元生产经营性项目为重点,在“狠、实、快、好”上下功夫,打造一批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行业巨头,努力锻造县域经济的四梁八柱;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发挥人缘、地缘、业缘优势,转变招商理念,突出招商重点,在产业上紧紧围绕特色产业、传统产业招商,在地域上突出京、津、石、保等大中城市,主动承接辐射,搞好项目对接。
强农富民,农业产业发展促增收。在全县蔬菜面积15.6万亩、奶牛存栏3.05万头、林果面积6万亩的基础上,采取扩基地、育龙头、创名牌、建协会、强服务等措施,稳步推进蔬菜种植、畜牧养殖、优质林果三大主导产业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以增收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特色为依托,促进蔬菜种植、畜牧养殖、优质林果三大主导产业上档升级。下一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强农业基础,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依托京、津等大城市发展都市农业,围绕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进一步优化农业发展布局,以漕河、正村、留村为主,重点发展奶牛养殖业;以大王店、义联庄、釜山、瀑河为主,重点发展山区林果业;以高林村、户木、史端为主,重点发展棚室蔬菜种植业。着力扶持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业龙头企业,力争全县龙头企业有较大发展。牢固树立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的新观念,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积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和农业科技队伍建设,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抓好农业项目建设,努力增加农业投入,以项目为支撑,积极改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条件,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力争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8%。
本报记者 王煜 通讯员 全兴 新社 志伟
《保定日报》11月11日 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