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城区办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区直各部门:
现将《保定市徐水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按照要求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保定市徐水区人民政府
2022年4月19日
保定市徐水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2021―2025年)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国发〔2021〕11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冀政发〔2021〕6号)和《保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保定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保政发[2022]2号),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以及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推进“奥运冠军之城”建设,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区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培养健康生活方式,为奋力推动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建设贡献体育力量。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更加便利,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各运动项目参与人数持续提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8%以上,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6平方米以上,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2.2名,努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国办发〔2020〕36号),将体育场地设施用地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新建居住小区按照规定配建社区健身设施,与住宅同步规划、建设、验收、交付;老旧小区要积极创造条件配建健身设施。制定保定市徐水区步道体系建设总体方案和体育公园建设指导意见,探索利用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资源,规划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积极开展全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现状调查,编制区级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布局规划(2021―2035年)。完善提升“3+X”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至少新建或改扩建1至2个体育公园。结合市政规划,建设若干口袋体育公园。新建居住社区达到每万人配建一片非标准多功能小型运动场,实施乡镇(街道)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项目不少于30个,数字化升级改造公共体育场馆不少于6个。(责任部门:区教体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强化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管理。鼓励采取公开招投标方式筛选运营团队,将公共体育场馆预订、赛事信息发布、经营服务统计等工作委托社会力量承担,提高运营效率。加强对公共体育场地共享利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落实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政策,持续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对外开放。有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适时向社会开放。(责任部门:区教体局牵头,区卫健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强化全民健身活动持续开展。制定各运动项目办赛指南和群众参赛指引,每年开展广场舞、抖空竹、健步走、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八段锦、太极拳等群众赛事活动不低于12场次,社区运动会不低于5项次。大力发展“三大球”运动,推动县域足球推广普及。持续开展迎新健身舞蹈展演、中国象棋比赛、青少年足球联赛、篮球联赛、游泳比赛、徒步大会、纪念毛泽东同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全民健身活动、“全民健身日”健身活动等主题活动。推广居家健身和网络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创新发展“一县一品”群众体育活动,持续提升“长城汽车智慧工厂”马拉松赛、舞狮邀请赛等活动品质。(责任部门:区教体局牵头,区公安局、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区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强化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常态化培训机制,每年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150名。依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构建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定期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每年完成对幼儿、成年人、老年人三个人群共500个以上样本的国民体质监测。组织健身知识及运动项目科普大讲堂,深入农村、社区、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运动伤病预防、运动康复知识宣讲。(责任部门:区教体局牵头,区总工会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强化体育社会组织建设。构建以体育总会为枢纽,以单项体育协会、人群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健身团队为支撑的全民健身组织架构,形成县、乡、村三级健身组织网络。重点培育基层各类体育社会组织,鼓励体育总会向乡镇(街道)延伸、各类体育社会组织下沉行政村(社区)。鼓励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建立和培育更多的健身俱乐部、自发性健身团队和全民健身站点。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承接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支持体育社会组织为农村、社区、企业、学校、机关等提供体育服务。(责任部门:区教体局牵头,区民政局、区行政审批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强化全民健身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全民健身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全民健身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持续加大对各级群众体育管理干部、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赛事运营队伍的培训力度,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人才培养,形成多元化的全民健身人才培养体系和科学评价机制。积极稳妥推进指导群众健身的教练员职称评定工作。(责任部门:区教体局牵头,区民政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强化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提高全民健身方法和手段的科技含量。支持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云转播、VR、AR等高新技术在体育场地设施中的应用,推进智慧健身路径、智慧健走步道、智慧体育场馆建设,构建体育健身新生态。依托全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和公共体育设施电子地图,依托市级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健身设施查询预订、体育培训报名、健身指导等服务,逐步形成信息发布及时、服务获取便捷、信息反馈高效的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机制。(责任部门:区教体局牵头,区科技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强化各级组织在健身活动中的引领作用。发挥青少年体育组织的引领作用,开展针对青少年近视、肥胖等突出问题的体育干预,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体系。发挥老年人体育协会等体育社会组织的引领作用,组织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休闲赛事活动。发挥社会团体的引领作用,举办好职工运动会,开展适合妇女参与的全民健身活动,支持举办各类残疾人体育赛事,开展残疾人康复健身和残健融合的体育健身活动。(责任部门:区教体局牵头,区总工会、区妇联、区残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强化群众冰雪运动向纵深发展。推广建设四季可用、可拆装的冰雪场地设施,搭建冰雪场馆运营管理平台,提升冰雪场馆设施规范化、市场化运营水平,支持社会力量承担冰雪场地设施运营,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利用冰雪场地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冰雪运动协会在推广普及群众性冰雪运动、组织举办冰雪赛事等方面的作用。参加省、市冰雪运动会、举办区级冰雪运动会以及其它冰雪系列活动。持续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将冰雪运动知识和技能教学纳入学校体育课教学内容,将轮滑等冰雪相关赛事纳入区青少年学生运动会。到2025年,全区冰雪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260人。(责任部门:区教体局牵头,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区民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乡村振兴局、区妇联、区残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强化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显著提升;体育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消费需求愈加旺盛,对其它产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显著增强,人均体育消费支出明显提高。发展新兴体育服务业,培育智慧体育旅游、智慧社区健身服务等体育新业态,发展体育赛事经济,培育冰雪、山地户外、水上、电竞、露营等时尚运动。引导社会力量对闲置厂房、仓库进行改造升级,探索打造集体育健身、体育用品销售、体育培训等服务于一体的城市体育综合体。开展各种大众健身服务,拓展全民健身消费市场,带动体育消费。(责任部门:区教体局牵头,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区科技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强化“体育+”融合发展。强化体教融合。全面落实省、市、区《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统一赛事体系,为体教全面融合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并用好青少年体育联席会议、联合督导等制度,促进体教融合落地落实。完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确保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大力发展规范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支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鼓励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社会组织以无偿服务方式积极参与学校体育工作,弥补学校体育教师、场地设施等资源的不足。
强化体卫融合。建立区体卫融合专家库,到2025年,研发“运动促进健康指导方案”2个以上,成立运动促进健康慢性病干预服务中心。用好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支持在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中设立科学健身门诊,到2025年,实现保定市县级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覆盖率达到50%以上。
强化体旅融合。普及推广冰雪、山地户外、水上、马拉松、自行车、汽车摩托车等户外运动项目,完善体育旅游相关设施。发挥“刘伶醉”景区旅游、瀑河石龙山生态体育旅游、神农家业园旅游、大午生态园旅游等引领作用,拓展体育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加快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省级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精品赛事和示范基地、示范项目。支持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打造一批体育特色乡村,助力乡村振兴。(责任部门:区教体局牵头,区卫生健康局、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乡村振兴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强化全民健身文化繁荣。打造1个具有保定特色的全民健身文化品牌活动,丰富各类健身活动的文化内涵。强化全民健身激励,积极参与全省“最美体育人”“燕赵多健儿”等选树活动,用好科学运动积分体系,向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体育运动水平等级标准达标者颁发证书,鼓励向群众发放体育消费券。支持创建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区(县)。加强与其他区、县的全民健身交流,推动太极拳、舞狮、高跷等保定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出去”。(责任部门:区教体局,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机制。发挥徐水区人民政府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作用,推动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区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出台本地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将全民健身工作相关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全民健身投入。(责任主体:区人民政府;责任部门:区教体局牵头,区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强安全监管。对各类健身设施的安全运行加强监管,鼓励在公共体育场馆配置急救设备,确保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服务达到防疫、应急、疏散、产品质量和消防安全标准。建立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安全防范、应急保障机制。建立户外运动安全分级管控体系,统筹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举办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责任部门:区教体局牵头,区应急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强化督查评估。要将全民健身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核心指标体系,建立督查督导工作机制,加强对本级全民健身重点工程项目的监督指导。对《保定市徐水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实施成效进行全面评估,将评估情况报告本级政府。对全民健身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配合市体育局会同有关部门对区人民政府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指导。(责任主体:区人民政府;责任部门:区教体局)
保定市徐水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4月19日印发
政策解读:保定市徐水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保定市徐水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