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水区财政局构建具有徐水特色的全流程绩效管理模式 2023年以来,徐水区财政局以“预算绩效”向“财政管理绩效”重大转型为契机,秉持“先有用,才有效”的绩效管理理念,构建了具有徐水特色的全流程绩效管理模式,实现了全流程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的深度融合。 紧盯目标管理,筑牢管理根基。通过与第三方专业团队合作组织绩效目标指标培训,共同研究培训方案,明确审核标准,对全区114个预算单位和13个财政股室进行了8场次的专题培训,解决了预算单位在绩效目标指标编制中存在的“编不准、编不全”的问题,有效提升了绩效目标指标编制质量。 做实事前评估,推动绩效跃升。一是“双轮”驱动、推进转型,构建深度融合模式。制发《预算项目事前绩效评估工作运行规程》,将单一维度的预算评审转向多维度事前绩效评估,形成了全局深度融合的事前绩效评估业务流程。二是源头入手、刚性约束,优化资金申请流程。徐水区政府制发《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申请报批事项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预算部门申请财政资金前做好项目前期论证,将预算项目事前绩效评估结果列为资金申请要件,让预算管理的刚性和权威性得到了本质的提升。三是把准方向、创新模式,发挥财政主导作用。创造性的提出绩效评估组的概念,采用财政与第三方协作的方式,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工作。2023年下半年,完成了区政府布置的10项重点项目事前绩效评估工作,其中,通过对教体局2023年招聘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项目进行事前绩效评估,给出了科学的招聘需求建议并得到采纳。评估报告受到区政府的高度认可,并将报告批复到全区预算部门阅研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全区预算部门的绩效管理意识。 加强事中监控,提升运行效率。建立日常绩效运行监控体系,对支出管控进行了流程重构,将原来国库股牵头组织支出进度,调整为预算股牵头组织绩效运行监控,实现了项目支出的逐笔管控,同时将项目支出进度、“三保”预算执行情况、重点项目绩效监控、部门预计支出等多项预算执行信息融合在一套监控体系中,实现了预算股、国库股和部门预算主管股每月预算执行信息共享,解决了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两张皮以及绩效管理无用功问题,推进了绩效管理和预算管理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了财政运行效率,极大地降低了财政支出管控成本。 优化事后评价,强化结果应用。一是优化项目评价模式。制发《预算项目绩效评价工作运行规程》,构建财政和部门相结合、业务干部和第三方力量相结合的绩效评价协同模式,提高了财政财务人员对项目管理的认识程度,让绩效评价真正起到改进管理、提升效益的作用。二是重构整体评价体系。在省对县的财政管理绩效考核体系下,构建了财政内部股室和预算部门绩效管理“双考核”体系。将股室年度考核结果与年度考核奖差异化发放挂钩,将预算部门整体绩效管理考核结果与部门预算工作经费挂钩,并纳入部门领导班子实绩考核体系。解决了绩效管理工作中人的因素,激发了财政财务人员的内生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