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水区积极营造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环境
今年以来,徐水区深入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部署,坚持“人民至上、审批至简、服务至优、业务至精”,紧紧围绕企业和群众实际需求,对标先进,着力推动政务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深层次变革,政务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一、初步建成区、乡、村“三位一体”政务便民服务圈
一是推进区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今年,徐水区政务服务事项 1767项,区政务服务中心进驻1501项,进驻率85%。全区行政许可事项809项,区政务服务中心进驻737项,进驻率91%。设置综合受理窗口、工程联动审批专区、企业开办专区、“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帮办代办窗口、跨区域通办窗口、综合咨询窗口,实现事项综窗办理。
二是推进乡镇一站通办,打通便民利企的“最后一公里”。全区14个乡镇已全部设立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实现基层行政综合服务机构全覆盖。压缩审批时限,统一事项受理标准,首批下放审批服务事项、公共服务事项共计116项,今年以来共办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28126项。
三是推进基层服务延伸,建设村(社区)综合服务站。全区325个村(社区)中,318个村(社区)建立综合服务站,实现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综合服务站+裕农通”运行模式全覆盖。今年以来,全区村(社区)综合服务站共办理便民事项39657余项。
二、政务服务标准化程度大幅提高
一是全面推广政务服务标准化。组织区各相关单位开展政务服务事项认领维护工作,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减少自由裁量权,持续推进便民利企,加大“三减一优”力度,编制完善办事指南,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平均承诺办理时限14.3天,办理时限缩减57.2%,事项办理平均跑动次数0.23次。
二是全面推行行政审批集中办、高效办。编制完成政务服务大厅进驻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和进驻事项负面清单,并在河北政务服务网公开。同时,积极推行证照联办、“一链办”等改革措施,精简审批材料和审批环节,减少申请人跑动次数,通过部门联动审批提高审批效能。
三是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整体满意度。依托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在全区政务服务系统启用了“好差评”系统。区直各部门、各乡镇行政综合中心积极落实主体责任,确保了差评件件有整改、有反馈。评价工作开展以来,全区总体评价量为56.47万余条,专网和0办件事项报省、市两级剔除后,部门和事项已实现全部覆盖,部门覆盖率、事项覆盖率均达到100%,处理差评1件,满意度为99.83%。
三、政务服务网上办理能力大幅提升
一是全面推广网上办事。全区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98%,省定县级全流程网办事项1143项已全部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政务服务事项办件覆盖率达100%;县乡两级电子印章备案全覆盖,共计备案194枚印章,覆盖31个部门,电子印章使用次数达2618次;电子证照共采集制作200种,现已实现数据归集200种,做到应归尽归;全区“互联网+监管”可监管事项共200项,目前已覆盖200项监管事项,监管行为覆盖率达100%。
二是积极推行“免证办”服务改革。依托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技术支撑,积极推广“冀时办”APP电子亮证,扫码调用电子证照数据和文件,免于申请人线下核验纸质证照原件、提交复印件。今年以来,全区积极推进电子证照跨业务、跨部门、跨区域共享应用,目前全区已梳理出三批“免证办”事项清单,覆盖492项“免证办”政务服务事项 ,涉及出生医学证明、结婚证、教师资格证书等200多种证照,真正让徐水区的企业和群众“少跑、少带、少填”。
三是全面拓展多元服务渠道。积极与周边县市区开展跨区域通办工作,分别与定兴、高碑店、满城、高阳、清苑、安国签订跨区域通办工作协议。就人力资源服务许可、劳务派遣经营许可、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等高频事项开展跨区域通办。同时与区建行深化合作、创新多元服务,打造“综合服务站+裕农通”服务模式,以金融职能给综合服务站赋能升级,进一步推动服务多元化,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