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水区“四好农村路”铺出村民康庄道 春回大地,保定市徐水区农村道路呈现繁忙的春耕备播场景,一辆辆农资运输车往来田野,条条县乡公路联通田间机耕路,成为农业发展的宽广大道。“四好农村路”建设,正让徐水区乡村搭上富民快车。 近年来,市交通运输局徐水区分局抓住“四好农村路”及服务雄安对外骨干路网工程建设契机,推动路网通达、路况升级、站点便民,实现农村公路由线成网、由通向好,为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提供重要支撑。近5年,该区“四好农村路”建设累计投资7.8亿元,新改建农村路293公里,304个行政村全部达到村村通油路或水泥路。 徐水区是农业种植主要地区。2018年前,该区启动“四好农村路”建设,逐步改变一些道路坑坑洼洼、路面狭窄等通行条件较差的状况,修建的新公路从各村村口贯通而过,不仅为农产品、农资运输提供便利,还带动沿线产业发展。在朝阳大街北延路段的两侧,村民大量种植草莓,此路段与容易线交叉,沿线的观光采摘已很红火。 “走得了”还要“走得好”。徐水区不断延伸高品质农村公路,条条宽敞平坦的公路两侧红花绿叶点缀,赋予公路更多的外在颜值和内在价值。区交通运输分局严厉打击公路沿途违法违章建筑及乱堆乱放、长期乱停乱摆等行为,制定道路管护村规民约,村民形成自发养路、护路、爱路的良好氛围。该区还推行“路长制”,发挥农村党支部、党小组作用,监督群众自觉遵守公约,常态化开展管理养护,防止“水泥路”变成“泥水路”。 在瀑河乡的新乡村记者看到,从主干道通往村里的条条农村公路,沥青路面平坦干净,还有醒目的标志标线。今年春节前,该村一位在外经商回村的村民说:“通往村里的公路全部铺上了沥青,安防设施也搞得非常好,不仅开车回家安全多了,大家的蔬菜、水果也可以通畅地运出去卖了。” 徐水区交通运输分局负责人表示,该局围绕群众出行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和模式创新,积极推进城乡客运服务一体化建设,注重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相结合,走上一条加快建设“四好农村路”促经济发展之路。 执法局开展法规学习培训会 提升案卷操作质量
为进一步加强执法人员对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不断提升执法人员法律法规素养和案卷操作技能,2月24日下午,徐水区执法局组织开展了法律法规知识及案卷操作流程学习培训,相关股所队办负责人和业务骨干40余人参加此次培训。 加强法规学习,提升人员素质。围绕《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管理办法》许可申请与审查、管理与监督、法律责任等内容进行剖析讲解,进一步加强城市排水的监督管理,规范城镇污水排放行为。 推广包容免罚,助力企业发展。培训会上,对《徐水区执法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和《保定市徐水区城市管理领域包容免罚清单》进行对比讲解,推进首违免罚和轻微不罚举措的使用,助力企业发展,优化法治环境。 加强文书制作,规范案卷流程。根据《保定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文书制作规范》(2023年版),加强执法文书操作程序的理解,重点讲解变更部分责令(限期)改正复查意见、责令改正情况复查记录及案件调查终结报告等内容,结合日常执法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耐心细致的解答,有效提升执法人员公正执法的意识和能力,为更好地服务群众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此次学习培训,执法局执法人员加深了对城市管理法律知识和规范行政执法文书要领的学习理解,提高了执法人员的案件办理、案卷制作、案卷审核能力,为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提供坚强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