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停车难”!徐水区解锁“智慧停车”新模式 徐水区深入贯彻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多措并举,积极探索推行智慧停车管理模式,目前基本建成配建停车设施为主、路外公共停车设施为辅、路内临时停车为补充的城市停车设施系统,破解了停车难、停车乱的民生难题,初步实现城区停车由“乱”到“治”的转变。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徐水区积极做好城市停车普查,摸清停车资源底数,及时公布停车普查结果,建立城市停车设施供给能力评价制度。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徐水区编制了《徐水区停车场建设发展规划》,明确到2035年,全区规划停车场25个,停车面积17.66公顷,新增公共停车位15530个。同时,通过区级媒体公开征求意见,徐水区大力开展“民生工程市民满意度”调查问卷调研活动,并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停车行业代表、群众代表召开停车设施建设座谈会,撬动民间智慧,激发群众热情,真正把停车设施建好、建满意。 二、节约空间,综合利用。徐水区利用棚户区改造剩余土地,投资280万元,新建高庄绿荫停车场,新增车位224个,新增绿地面积1600平方米。2022年,徐水区新建的火车站广场南侧立体车库采用立体升降模式,仅用1350.16平方米的面积,提供了128个停车泊位;新建的政务中心公园广场立体停车场利用公园绿地边缘地块新建60个立体车位,有效解决政务中心市民停车难问题。同时,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因地制宜,在绿地、广场及楼栋之间等闲置场地插建停车设施,利用人行道与绿化之间空闲场地规划停车场,新增车位620个,设置自行车停放处1000余处。 三、社会参与,优化管理。徐水区出台《支持公共停车设施建设资金补助意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停车场投资建设。2021年,通过项目打包、统一招标、规范补贴等方式,引进深圳智优停科技有限公司对徐水城区停车设施建设进行规模化建设。此外,在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和不增加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该区通过公开招标引进深圳智优停科技有限公司,以BOT模式,利用企业资金推进停车设施项目建设。在合理规划、不减少总体车位的前提下,优化停车位结构,新建公共停车场,减少路内泊位,逐步做到还路于民。 徐水区大力推广先离场后付费快捷收费系统应用,安装路侧泊位数据采集器,打造徐水区静态交通管理一张图,推进路内停车和停车设施收费电子化建设,改造既有停车设施,新建充电桩120个,推动停车充电一体化设施建设。并持续应用大数据、物联网、第五代移动通信、“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完善移动终端智能化停车服务,实现信息查询、车位预约、泊位诱导、电子支付等功能集成,推动停车资源共享和供需快速匹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