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期)
徐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Ο一三年四月十日
立足优势 勇于创新
――关于巨力集团打造行业巨人的调查
中国巨力集团始建于1985年,是以“索具”为主体,并向多元化发展的企业集团。目前拥有索具、新能源、刘伶醉酒、影视文化、地产商贸、金融投资六大产业,拥有职工约8000人。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70亿元,纳税2.07亿元。2013年1-2月份完成销售额10.5亿元,同比增长13%。
一、做强主业,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巨力索具是巨力集团的支柱产业、金牌产业,凭借多年来在市场、经营、管理上的独到创新,已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吊索具生产企业。并于2010年1月26日在中国深圳A股发行上市,为保定市第一家在国内A股上市的民营企业。目前,在总部徐水建立了索具技术研发、索具生产制造、索具检测实验三大基地,拥有索具行业中唯一国家级技术中心,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距今为止,巨力索具已经获得100余项专利,主编、参编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共21项,成为中国索具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巨力索具采用中国最独特的销售模式,在中国建立了70个有限公司、分公司和办事处;在全球与110多个国家建立了稳定的营销、服务网络。有专门的销售人员服务于各个客户,服务辐射半径为1.5小时。同时,巨力索具在国内重大工程上有强大的控制力,在中高端索具市场份额超过50%,中国工业500强80%都是巨力客户,国内超大型、超长度、高端工程80%都是用巨力产品。巨力索具顺利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装备部认定审核,成功纳入海军装备合格承制方。巨力索具前景广阔,将建设成为装备现代化、管理科学化、产品专业化、经营网络化的国际品牌企业,继续研发新产品、制造新工艺、开发新项目,继续扩大国际国内索具市场。
二、多业并举,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一是跻身新能源产业领域。巨力集团总投资10亿元建设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2013年1-2份销售额1亿元,组件产量有大幅增长,但是由于单位售价下跌导致收入额及毛利率与同期相比大幅下跌,售收入同比下降30%,利润下滑较大,亏损近800万。今年,新能源重点工作放在技术研发产品升级上,在产品转换功率、科技含量提高、提升上加大与国际科研院所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能源产业下一步崛起做好准备。二是重振民族品牌担大任。作为河北老牌名酒“刘伶醉”,是河北省唯一家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老字号和中国食品文化遗产于一身的白酒品牌。2010年12月中国巨力集团成功收购刘伶醉酿酒有限公司,使得这家拥有千年酿造历史的企业得以延续发展,在中国巨力集团的强力引领下,刘伶醉已经形成拥有发酵池3500个,2座万吨地下藏酒库,百亩万坛藏酒林,5万吨全自动智能生产线,灌装环境卫生标准全国行业一流,中国最具规模原生态酿酒基地。2013年1-2月份销售额2.5亿元,同比增长120%。三是打造娱乐文化产业。与著名导演胡玫、著名演员黄圣依、陈建斌相继成立了影视传媒公司及影视工作室。专注于电影投资、电视剧投资、制片中心、网络及新闻媒体运营、艺人经纪,形成最具特色的中国巨力影视制作完整产业链。四是做强巨力地产商贸和金融公司,以服务当地、建设当地为宗旨,以企业发展,带动全县经济发展,带动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几年来开发建设高标准住宅小区3个。
三、科学管理,是企业发展的生命
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坚持走“技术创新――提升品牌――兴业强企”的发展道路,目前,企业拥有100多项专利技术和多项非专利技术,先后编制国家、行业、地方标准21项,企业标准37项。成立了省级技术中心和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拥有科技人员240人,以每年销售额的5%作为研发资金,目前已发展成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索具设计、创新和检验的科研开发机构。先后被评为 “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J&L”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向规范管理要效益。在行政管理上,建立了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管理结构,形成了权利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管理层之间权责明晰、相互协调和相互制衡的机制。在体系管理上,公司按照ISO9001、GJB9001A等标准建立了质量、国军标、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信息管理上,全面实施ERP管理信息系统,有效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达到了办公现代化、作业标准化、管理程序化,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在销售管理上,在国内建立了70个分公司、办事处,积累客户10000多家,与近6000家大中型客户保持长期合作关系,保证了市场份额稳定。
四、以人为本,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以培育人才为根本。一是广泛引进人才。先后聘用原天鹅化纤集团董事长、钢丝绳索具权威专家等20余名高级管理和顶级技术人才,并在上海、广州两地成立了研发中心,充实队伍,提高研发水平。二是注重培养人才。建立了完善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对口专业培训制度。近年来,企业聘请教授、专家授课100余人次,参训员工20000余人次,先后有2名高层管理人员出国进修工商管理硕士,41名高管到清华、北大等名校进修。三是大胆使用人才。激发员工最大的潜能,坚持把最能创造价值的职位,留给最优秀的人才。
铸就特色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精神财富,是企业发展的“软实力”。巨力集团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做非常的巨力人”、“文凭服从于水平、资历服从于能力、年龄服从与本领,职位服从于作为”等精致的语句和图文并茂的典故,向职工阐述巨力人共同的座右铭,向职工概括了一个成功企业必备的素质,激励员工奋进,不断提高企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走出了一条以优秀的企业文化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成功之路。
知荣明耻 铸德修身 建功立业
――徐水县开展教师职业荣誉感主题教育活动的几点做法
近年来,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教师队伍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师职业倦怠、思想不稳定等状况,针对这一现象,自2012年9月开始,徐水县组织开展增强教师队伍职业荣誉感主题教育活动,围绕“知荣明耻、铸德修身、建功立业”主题,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职业荣誉感,增强教师队伍活力,激发广大校长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状态为目标,着眼于加强师德建设,净化队伍风气,推进教育改革,搞好教书育人,开展一系列活动,教育和引导教师队伍树立职业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取得了良好成效。其中一些具体做法,值得借鉴。
一、创设教育发展平台
推进“三个一”活动(每月精读一本好书、每学期研读一本论著、每年发表一篇论文),实现教师自主提升、共同发展。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或参加国培计划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全员网络培训、薄弱学科教师培训等各级各类培训,邀请魏书生、徐安德、陈圣等知名教育专家到徐水讲学,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组织校长教师到山东杜郎口中学、江苏洋思中学、辽宁盘锦中学、格致中学等先进学校学习,更新理念,拓宽视野。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通过基于课堂、基于问题、基于教师发展需要的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让教师在专业发展中体现价值,享受职业荣誉。
二、营造良好人文环境
深入推进“尊师爱生”活动,利用教育信息、校报校刊、校园网站、宣传橱窗、德育展室、学习专栏、墙体文化等阵地,介绍古今中外尊师重教的历史典故,宣传校内外先进教师的感人事迹,引导广大校长教师树立和弘扬“爱教乐教、奉献进取”的人生价值观。利用教师节在全县上下隆重开展表彰活动,在全县范围内集中表彰了百名优秀教师、33名师德标兵、65名优秀校长,并对1120名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科教师进行大力表彰。此外,25名教师荣获保定市名师、学科名师、师德标兵、优秀支教教师称号。表彰活动不仅激发了优秀教师的工作热情,而且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引导教师爱岗敬业,从良好的工作业绩中享受职业荣誉,还在全县上下营造了“尊师爱生、勤教善学、追求卓越”的校园育人氛围。
三、开展多种教育活动
利用校长会、教师会、政治学习、教育信息等各种途径,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共同的职业信仰。利用校报、板报、学习专栏、校园网站等阵地,加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增强了校长教师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引导广大教师崇尚荣誉、弘扬正气、追求卓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开展师德征文,共征集基层教师职业体会文章156篇,评出优秀作品53篇,其中2篇获省级奖励,14篇获市级奖励,广大教师在总结中梳理、体味职业幸福。开展了“珍惜职业荣誉、争当育人标兵”师德演讲比赛,500多名基层教师代表聆听了决赛演讲,在浓厚的氛围中受到教育感染,体味职业荣誉。
四、提高职业幸福指数
组织广大校长教师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思考”活动,引导广大校长教师认识到自身职业的特殊性,自觉学德、信德、修德、行德、务德,着力提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做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模范。通过学习讨论,广大教师明确了自己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意识到教师具有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有着相对宽松的工作条件和相对稳定的工作岗位,进一步增强了职业认同感。各乡校也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创造各种条件,解决教师工作和生活困难,特别是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同时为广大教师创设各种发展平台,让每位教师都能体现自己的工作价值,获得发展的成就感,从而使广大教师安于工作、乐于工作,保持了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五、培树身边教师榜样
在开展向魏书生、霍懋征、郭玉梅等全国优秀教师学习活动的同时,在全县教育系统组织评选“乡村好教师”,通过学校推荐、乡镇中心校初评,教育局组织专人评审,以及深入教师所在学校进行师生评议,最终评选出5名长期扎根农村、献身教育事业、赢得学生及群众良好口碑的徐水县首届“乡村好教师”,并在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进行隆重表彰,将他们的事迹拍成专题片,在县电视台进行播放,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在典型的引领下追求职业幸福和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