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 作 调 研
(第2期)
徐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ΟΟ八年四月二十八日
徐水县外向型经济发展调查与分析
在当今世界,发展外向型经济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发展外向型经济有利于加速资金、技术、商品、服务和人才在国际间流动,加强一定范围内经济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市场机制的效率,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是促进经济高速增长的最佳选择。近几年来,我县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了对外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外向型经济发展较快,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大幅度增长,有力支持和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我县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1、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势头迅猛
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力度,严格落实县委“两动双基地”战略,通过成立招商组织,充实招商队伍,创新招商方式,落实优惠政策,一批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如法国赛赛尔、首创轮胎、风帆集团等相继落户我县,2007年,新上和续建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40个,总投资34.9亿元。今年,我们又与中纺集团、保定依棉集团达成投资协议,投资10.73亿元建设精品纺织园项目,与保定风帆集团达成意向,投资14.7亿元建设风帆工业园项目,与泰国泰山友集团达成协议,投资7.05亿元建设汽车零部件项目,太行集团正与英国客商洽谈,拟投资1.5亿元建设地毯及地毯纱项目,这些项目的建成,将极大推动我县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2、对外贸易得到持续增长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县产品出口持续大幅度增长,2007年出口总额达到11.35亿元(含间接出口产品和对外工程收入),比上年增长50.3%,其中高技术产品出口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出口总额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9%。出口创汇接近1亿美元,达到978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9.1%,入世后的六年间增长了16倍。出口超千万美元的企业有3家,超5000万美元的企业1家。自营出口企业已达到21家,出口企业中有技术投入的2家。出口创汇总量在保定22个县市中排第5位。
3、三资企业总体运行较好
2007年我县三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 59052万元,比上年增长26%,出口产品销售收入291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5%。但是也存在企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在注册24家三资企业中仅有14家正常生产,生产增长8家,下降的6家,亏损5家。产品出口比重36%,主要出口企业7家。
4、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性逐步增强
外贸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般用外贸依存度来表示,外贸依存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是衡量该国(或地区)经济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高低的指标之一。由于外贸可分为出口和进口两部分,因此,相应的外贸依存度可分为进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其计算方法为进、出口总额分别与同期GDP的比。下图是统计部门对全县1998-2007年出口依存度的计算资料: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我县出口依存度总体是呈增长趋势,十年间提高了12.5个百分点,充分说明我县出口的增长要快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性在增强。
二、外向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还存在着一些制约性因素,影响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是开放发展的竞争理念不强,部分干部群众缺乏危机感、紧迫感,竞争意识淡薄,对发展外向经济在振兴徐水经济发展上的作用没有充分认识。二是开放水平低,与先进地区差距大。2007年我县人均出口创汇只有全国百强县市人均水平的5.6%。三是利用国外资金、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出国劳务收入、对外技术合作、技术转让等方面较差。2002年以来,我县累计利用国外资金1445.4万美元,平均每年引进240.9万美元,除2004年引进外资1261.2万美元外,其余年份均在百万美元以下,2007年没有一笔外资到帐,暂无海外上市企业融资。在引进国外技术方面,仅有赛赛尔俊峰有限公司通过合资引进了两项技术。我县进口贸易额1554万美元,其中设备器具等进口1456.4万美元,原材料进口仅97.6万美元。我县在外办企业2家,新增出国劳务人员仅25人。四是出口结构不合理。表现为高端产品少,农产品出口少,没有三产出口。在全部出口产品中,高技术产品占出口总额的18.6%,铸件、洗毛、胶鞋、医疗床等一般加工和制造品占80.0%,农产品出口占1.4%,无专利和技术出口,第三产业出口空白。
三、几点建议
当前,对外开放已经成为时代潮流,发展外向型经济也是我县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今后工作中,建议在以下几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1、进一步解放思想
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打破思想瓶颈,强化服务意识,推动强强联合,实现合作“双赢”。要通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全面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的外向型经济战略,实现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新突破,不断增强外向型经济对全县经济的拉动力。
2、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力度
一是不断改进招商引资方式。积极探索代理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媒体招商、会展招商、驻地招商、聘请专门人才招商及聘请招商顾问等方式,加大对大企业、大财团招商的力度,同时,抓好国内、省内资本、资金的引进、利用,不分内资、外资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加大民间资本的吸纳力度,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吸纳民间资金、外商及港澳台资金到徐水投资。充分发挥社团组织、中介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注重与外国商会、境外机构驻华代表处建立友好关系,组织企业家互访、相互传递经贸信息,有针对性地组织招商引资小分队赴国外、境外招商,在全员招商、全方位招商上实现新的突破。二是继续落实好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落实好项目建设的各项保障措施,实现以项目促发展。
3、加快软硬环境建设步伐
一是加快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大力提高经济外向度,大胆开展体制创新,进行改革试验,主动与国际市场接轨,按国际惯例经营,产生“筑巢引凤”的效应。二是把营造良好环境作为扩大开放的重点,按照“徐水的硬环境不见得最好,但软环境一定最好”的要求,进一步创优经济发展环境,为全县经济跨越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三是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特别是要加快城市供水、排水管网建设和污水处理厂建设,积极探索城中村改造的有效方式,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味和承载能力。
4、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主导产业
坚持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以优势产业为基础,建设外向型经济强县。一是大力扶持骨干企业和主导产业。按照“大园区、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的要求积极扶持主导产业和重点企业发展,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广阔的主导产业,如索具、汽车零部件、石油物探装备等,在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帮助企业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不断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二是全方位抓好骨干企业上市工作,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推动现有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努力培养外向型企业,大力发展后续支撑产业,为全县经济发展积蓄后劲。
5、实施经济技术合作战略,全面提高开放水平
一是要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申办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经营权,组织有实力的企业与省内外大企业发展横向联合,积极组织组织饮食、医疗服务等行业的合作。二是加大劳务输出。建立劳务输出培训基地,建立国际劳务人才储备库,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对外劳务合作,把徐水更多的能工巧匠和富余劳动力输送到国际市场上去。三是加强对外交流。全面扩大对外交流,发展社团组织、中介机构与国外商会、国外驻华机构的联系,发挥企业联谊会、侨联、贸促会、商会等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政府办公室 (安国强) 统计局 (马建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