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上游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涉及徐水区西峪村-西黑山村一带矿山恢复治理工程图斑117处,总面积466.54公顷,项目总投资1.5亿元,是中央资金重点支持的矿山生态修复项目。 近年来,徐水区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依法依规、经济合理”的原则,明确目标任务,科学统筹资金,通过绿化带修复、转型利用等手段,加快恢复项目区生态环境及地形地貌景观,实现原有已破坏矿区地质环境的综合治理,为守护白洋淀上游生态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成立一个班子,建立一套指标。按照“省级指导、市为主体、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成立由常务副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财政局、自规局和乡镇政府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保定市徐水区白洋淀上游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督办落实,确保项目稳步推进、系统治理。同时,按照“集中连片、规模治理;保护优先、系统推进;分类实施、突出特色;打造亮点、注重成效”总体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矿山治理绩效管理长效机制,细化各项绩效指标,科学设置绩效指标值,明确建设标准、质量和效益,体现综合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压实两个责任主体,加快两个进度。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制定《徐水区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明确区自规分局和开发区管委会项目的实施主体责任,统筹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难点疑点,加强工程全过程监管,按照各自职责分工积极推进项目落实。项目相关单位积极落实上级要求,协调联动,制定时间表、路线图,通过联席会、督导函、现场会等形式,有效加快了项目实施进度和资金支出进度。2022年度项目已经全部完成并经过市级初验,完成矿山生态修复面积168.8公顷,修复废弃矿山(矿点)59个,消除地质环境隐患点1个,恢复植被145.2公顷,盘活利用土地面积158.65公顷,使用专项资金855.52万元;2023年度项目正在紧张有序实施中,已完成地质环境隐患点消除16个,采面治理面积88300平方米,采坑治理面积421758平方米,支付专项资金3509.18万元。 落实三项制度,实现三个提升。按照市白洋淀领办制定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工程项目管理办法》《项目全过程造价咨询及绩效评价工作流程》三项制度要求,加强资金管理,加快支出进度,量化项目施工管理。有效提升了项目投资成本控制水平、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为高质量推进项目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