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河北省政府网 | 保定市政府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工作动态

 

 

 

“输血”“造血”相结合--徐水培育“不走的服务队”

 

发布时间:2008/01/02  点击:0

 

  徐水县不断创新“三下乡”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手段,确保“三下乡”活动的长期性,“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为农村培养了大批人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科技下乡坚持特色培训和长期培训相结合。农业、科技、教育部门从提高群众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创业技能入手,精选适合农时季节、适合农民实际的科技知识定期开展科技培训、科普咨询、技术指导等特色培训;乡镇以镇村成人学校为依托,重点推出一批业务精、带动能力强的“土专家”和示范户,不断提高种植养殖能手和示范带头人的影响力,使他们成为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定点“科普专家”;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科技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把这些组织打造成长期的科技示范推广“基地”。目前,该县共发展种植养殖协会370个,拥有的18000名会员已经成为当地科普的主力。 
  医疗下乡坚持“流动下乡”与“固本强基”相结合。充分发挥县直医疗部门“流动医院”的优势,深入乡村定期开展预防保健、疾病防治宣传和义诊活动。同时建立长期对口帮扶机制,选派医疗业务骨干入驻乡镇卫生院,通过举办乡村医生培训班、开展集体会诊、组织乡村医生外出轮训等形式,不断提高乡医的整体治疗水平。一年来,该县共开展流动下乡100余次,免费诊疗4000余人次,300多名乡医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业务骨干。
  文化下乡坚持“对口帮扶”和“自力更生”相结合。通过政府投资、对口支援、捐赠赞助等途径,不断加强农村文化社团建设。在组织专业人员对文化社团进行艺术指导和业务培训的同时,以农村文化积极分子和文化能人为基点,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培养长期扎根农村的文化队伍。目前,该县304个村每个村都至少拥有一个小剧团、秧歌队或民乐队等业余文化团体,文化活动室、图书室或综合文化站为“文化种子”的萌发提供了温润的土壤。该县还在群众中成立吹歌培训班、衡西调培训班、河北梆子剧团和老调研究会等民间组织,每年培训农民3000多人次,极大地满足了农民的精神追求。
(常新杜、商志伟)
《保定日报》2007年12月29日


 

名  称: “输血”“造血”相结合--徐水培育“不走的服务队”
主题分类: 工作动态
发布日期: 2008/01/02 
发布机构: 政府办

 

 

法律声明 |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检索中心

ICP备案号:冀ICP备05019342号-1   冀公网安备13060902000223号 网站标识码:1306250001
主办:保定市徐水区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