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保定小伙祁建光“带着爸爸修高铁”的故事。这个“90后”小伙毕业两年来,一直从事的是修建高铁的工作,在工作中放心不下父亲的他带着父亲辗转两个省份,只为能随时照顾父亲。记者从祁建光就读的石家庄铁道大学和工作的中铁十一局桥梁公司了解到,在学习和工作中,祁建光都非常积极勤奋,获得了学校和单位非常高的评价。
在河南郑阜高铁建设线上的中铁十一局尉氏制梁场,90后保定小伙祁建光带着瘫痪爸爸建高铁的故事已经被广为传颂。现在的他,已经成了这里的名人。2月7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也对他的故事进行了报道。
现就职于中铁十一局桥梁公司的祁建光,目前参与的是郑(州)阜(阳)高铁的建设。但与其他同事不同的是,祁建光并没有住单位提供的宿舍,而是与瘫痪的父亲一起,住在工地附近租住的村子里,只为了能随时照顾行动不便的父亲。
在央视的采访中,祁建光说,“这个事情就应该是这样的,就好像说我小的时候他养我,他老了我要养他。我感觉很正常”。朴实的话语中,流露出的是这个“90后”小伙对父亲最朴素的爱。
除了《新闻联播》,“带着爸爸修高铁”的祁建光还引来了新华社、河南卫视、湖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关注。
90后小伙毕业后“带着爸爸修高铁”
记者了解到,1990年,祁建光出生在保定市徐水县(现为保定市徐水区)高林村镇高林营村。在他两岁时,母亲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只剩下祁建光与父亲相依为命。此后的十几年里,体弱多病的父亲靠干力气活,慢慢地把他拉扯大。
2010年,祁建光在高考中以优异成绩考入了石家庄铁道大学机电学院。该校学生处处长赵彦刚介绍,在大学期间,就读于该校机械系的祁建光成绩优异,曾多次获得国家助学金。毕业前就与中铁十一局桥梁公司签署了工作协议,“但是在去单位报道前的暑假,祁建光还打了两个月的工,是非常积极向上的学生榜样。”赵彦刚介绍。
2014年大学毕业后,祁建光加入了该公司石(家庄)济(南)高铁项目部藁城制梁场。稳定的工作,给这个只有父子两人的家带来了希望。可惜好景不长,2014年,一场脑梗塞,让父亲本就羸弱多病的身体,又导致了更加严重的语言障碍和身体瘫痪。
因此,祁建光不得不在制梁场附近的村子里租了间房子,把父亲从家接到工地,安置在制梁场附近的小房子里。白天,祁建光照常进场工作,中午不到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里,他不仅要给父亲换尿垫和衣物,还要喂饭喂药。晚上,下班后的他回到这个小家中,还要继续照顾父亲。
带着爸爸辗转两地,在外过春节已成习惯
2016年夏天,藁城制梁场完成使命,原班人马整体投入到位于河南省尉氏县境内的郑(州)阜(阳)高铁建设中。放不下父亲的祁建光便将父亲安置到了新建的尉氏制梁场工地旁,在附近的村子里租了房子安装父亲。不住单位宿舍的祁建光引起了同事的领导的注意,由此才得知他带着父亲在工地工作的事情。
在两年里,“带着爸爸修高铁”的祁建光已经辗转藁城、尉氏两县,两个春节都是和父亲一起,在工地上度过。“爸爸在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家。”当有人问祁建光为什么不回家过年时,他这样回答。
记者从中铁11局宣传部门了解到,来到该公司仅两年的祁建光在工作中勤奋上进,大学毕业不到两年的他,2016年便被聘为制梁场实验室副主任兼力学室负责人,除此之外,他还被中铁十一局桥梁公司评为2016年“年度感动人物”。今年春节前,中铁十一局桥梁公司党委书记王荃荃也到祁建光租住的家中看望他的父亲,还送上了慰问金和电视机等年货,并和祁建光的同事们一起,把祁建光的家布置一新。
据了解,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祁建光需要常年出差,因此,他“带着爸爸修高铁”的善举,在一段时间内仍将延续下去。
图片来自新华网、中铁十一局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