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河北省政府网 | 保定市政府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走进徐水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专题专栏

交流互动

徐水高标田粮食丰产
发表时间:2016/10/15 点击次数:382次
  10月初,记者驱车行驶在保定市徐水区东史端乡田间地头,只见一片片平平整整的庄稼地里,一株株泛着金黄的玉米丰收在望。
  “种地光有井没电也不行,现在水电配套后,农民奔小康的劲头就更足了,日子过的越来越靓了。”秋收季节,东史端乡南湖渠村支书李锁柱说,看到别村的地“升级”了,心里别提多羡慕了。没想到,我们村4000多亩地全被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区国土局给村里新架设了变压器及线路,再也不用担心因限电而耽误农时了。
  南湖渠村位置偏远,供电半径较大,现有的供电设施和供电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当地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没有电,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不起来,一切都成了泡影。
  为解决这一发展困境,徐水区国土局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根据该村现有井的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新安装3台10万伏变压器及低压线路。同时,为了保障农业生产需求,还新建4条水泥路和2条砖铺路,埋设1万多米防渗管道。
电足水饱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也提高了。“我家8亩玉米亩均可达1400斤,拉回去晾晒好放着等到春节前再卖,就能卖个好价钱。”正在收割玉米的村民杨素芬说,这两年大伙种地比往年精细多了,管理跟上了,庄稼产量也就高了,玉米亩产比前几年提高200斤。
  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东史端乡共新架和增容变压器共计26台,架设高压线2370.8米,铺设低压线18346.1米,修路43630.9米,新打机井53眼,机井房53座,铺设防渗管道68558.8米,极大提高了农田基础设施配套程度,改善了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善生态景观。
  同样,较为偏远的户木乡,以前经常横在路中间断落的电线头没了,巷头村尾竖起了高压电线,一条条线整齐的交织在空中。田间的灌溉与排水工程也有序布陈。“今年的灌溉再也不用担心断电和跑水了”,村里的庄稼人说起来,心里乐着,脸上也笑开了花。
  说起如何确保质量把关这个环节,徐水区国土资源局局长王伶亚表示,近年来,始终坚持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通畅、林网建设适宜的建设标准,集中资金,规模开发。3年来,共安排资金8551.33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5万亩,涉及崔庄、高林村、东史端、户木四个乡镇56个村和国有农场二队、六队,在提高现代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推动项目区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进一步保护和改善农田生态系统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