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上午,徐水县项目建设办公室内气氛热烈,工作人员正忙着为保定中项年产150万只密闭免维护蓄电池项目签约开工做各项准备。这个总投资2.1亿元的大项目只经历了不到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考察洽谈选址等前期工作,今年年底就能开工建设。而这只是该县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剪影。
同样在这一天上午,高林营村农民史伟丽如往常一样,在自家的5个高效大棚内精心伺候着就要结果的西红柿秧苗,等春节前她种植的西红柿上市时,也到了她每棚大约2万元的收入“黄金期”,这样的农民,徐水县有5万多人,是现代农业让他们尝到了甜头。全县“两动、双基地”战略的实施,让处在2007年寒冬的徐水,工业战场如火如荼,农业田野春意盎然。
去年,徐水县财政收入实现3.7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369元,与四年前相比增长63%,全县新上、续建重点项目35个,总投资18.3亿元。这样的发展速度不能说慢。但是徐水县考虑的是:在面临环渤海经济圈崛起、南资北移、南企北扩和徐水进入保定市“一城三星”中心城的三大机遇面前,徐水是进是退,是小富即满,小富即安,还是扬长避短、迎难而上,成为保定市经济社会发展强县。经过反复审时度势,该县确定实施“两动、双基地”战略的发展新定位,即工业立县、项目拉动,特色农业、产业带动,建设保定市先进制造业基地、绿色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由此,开始锻造“工业强县、农业富民”的腾飞双翼。
“徐水具有成为保定市工业基地的独特优势,实施工业立县、项目拉动,这为该县建成保定先进制造业基地战略奠定了先快发展的条件,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又成为徐水发展的大机遇。”县委书记范永录对徐水的先快发展充满信心。
投资2.78亿元的首创斜胶项目投入生产;投资3亿元的久久检波器项目一期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投资2.5亿元刘伶醉系列白酒技术改造项目完成1500平米酒库及2000平米原料库建设;投资3.5亿元的巨力年产3.5万吨钢丝绳及捆绑索具项目主体工程接近尾声.....今年以来,该县投资超千万元在建项目25个,总投资23.24亿元。
投资14.7亿元的风帆集团工业园项目、投资10亿元的龙帝集团与泰、马合资生产汽车零部件项目、投资2亿元的大型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项目、投资1.86亿元的晨阳水性涂料项目......共14个项目,已经跃然出现在该县2008年的项目工作计划落实表上。建设大园区、引进大项目、扶植大企业、培育大产业,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这是徐水县今年7月份组织有关乡镇、部门和企业赴山东学习考察归来后,结合发展实际做出的先快发展决策,成为该县“工业立县”的重中之重。
环境是发展的第一竞争点。徐水县明确提出“硬环境在全市不见得最好,但软环境一定要最好”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今年以来,该县全面落实《徐水县鼓励投资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及奖励办法》,对投资大、拉动能力强的项目,坚持一事一议,特事特办,举全县之力予以重点帮助;对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继续实行领导分包责任制、封闭运行和一站式服务;在连续多年开展以“破除思想障碍,加快经济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三项教育”活动基础上,深入开展了“大园区、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建成之时,就是徐水富裕型小康社会实现之日”大讨论活动,深化全民教育,转变政府职能,努力破除影响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用良好的环境和信誉,用徐水的诚信和真诚吸引投资,加快发展,在全县干部群众中形成了“想发展、快发展、大发展”的强大合力。
目前,该县重点规划中国电谷大王店产业园区和县城工业园区,全力打造世界索具之都,提升园区资本聚集和项目承载能力。该县还延伸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随着巨力、风帆、俊峰、首创、长天、晨阳、废钢、太行等“行业巨人”的相继崛起,索具、石油物探设备、汽车零部件三大主导产业快速壮大,单以制造汽车零部件为主的首创轮胎、风帆蓄电池两大项目来说,年均销售收入均在10亿元以上。其他如石油物探、鸿业、北奥等制造业骨干,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徐水发展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定位,让这些企业联手成团,开始“航空母舰”打造之旅。
与此同时,徐水县把发展特色农业,推进产业化进程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建设绿色农副产品供应基地,锻造另一支有力的翅膀,夯实农民富裕之基。
该县依托京津等大中城市,在广大农民中培育“都市农业”概念,千方百计助农增产增收,并采取扩种植基地、育龙头企业、创知名名牌、建农民协会、强科技服务等措施,先后涌现了以高林村镇为中心的西红柿种植、正村乡为中心的秋黄瓜、小葱错季菜种植、大王店镇为中心的大棚草莓、大棚桃种植、漕河镇为中心的奶牛养殖、义联庄乡为中心的万亩柿子林基地等各具特色的种植养殖区域,通过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该县蔬菜种植、畜牧养殖、优质林果三大主导产业迅速壮大,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目前,全县蔬菜面积发展到15.66万亩,其中以西红柿为主的设施蔬菜9.6万亩,仅棚室西红柿一项产量达到70万吨;奶牛存栏3.39万头,鲜奶产量7.8万吨;生猪存栏24.4万头、出栏47.9万头;林果面积达到6.2万亩。大午公司、德力食品厂、高林村绿色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韦氏奶牛场、吉正养猪场等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培育了“大午”、“豹子头”、“锄禾”、“红彤彤”等农产品知名品牌,其中“大午”和“豹子头”荣获河北省名牌称号。素有“华北西红柿之乡”美誉的高林村镇,目前发展蔬菜大棚2万多亩,西红柿销往北京、天津、内蒙古、陕西、山西等地,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
同样在这一天上午,高林营村农民史伟丽如往常一样,在自家的5个高效大棚内精心伺候着就要结果的西红柿秧苗,等春节前她种植的西红柿上市时,也到了她每棚大约2万元的收入“黄金期”,这样的农民,徐水县有5万多人,是现代农业让他们尝到了甜头。全县“两动、双基地”战略的实施,让处在2007年寒冬的徐水,工业战场如火如荼,农业田野春意盎然。
去年,徐水县财政收入实现3.7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369元,与四年前相比增长63%,全县新上、续建重点项目35个,总投资18.3亿元。这样的发展速度不能说慢。但是徐水县考虑的是:在面临环渤海经济圈崛起、南资北移、南企北扩和徐水进入保定市“一城三星”中心城的三大机遇面前,徐水是进是退,是小富即满,小富即安,还是扬长避短、迎难而上,成为保定市经济社会发展强县。经过反复审时度势,该县确定实施“两动、双基地”战略的发展新定位,即工业立县、项目拉动,特色农业、产业带动,建设保定市先进制造业基地、绿色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由此,开始锻造“工业强县、农业富民”的腾飞双翼。
“徐水具有成为保定市工业基地的独特优势,实施工业立县、项目拉动,这为该县建成保定先进制造业基地战略奠定了先快发展的条件,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又成为徐水发展的大机遇。”县委书记范永录对徐水的先快发展充满信心。
投资2.78亿元的首创斜胶项目投入生产;投资3亿元的久久检波器项目一期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投资2.5亿元刘伶醉系列白酒技术改造项目完成1500平米酒库及2000平米原料库建设;投资3.5亿元的巨力年产3.5万吨钢丝绳及捆绑索具项目主体工程接近尾声.....今年以来,该县投资超千万元在建项目25个,总投资23.24亿元。
投资14.7亿元的风帆集团工业园项目、投资10亿元的龙帝集团与泰、马合资生产汽车零部件项目、投资2亿元的大型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项目、投资1.86亿元的晨阳水性涂料项目......共14个项目,已经跃然出现在该县2008年的项目工作计划落实表上。建设大园区、引进大项目、扶植大企业、培育大产业,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这是徐水县今年7月份组织有关乡镇、部门和企业赴山东学习考察归来后,结合发展实际做出的先快发展决策,成为该县“工业立县”的重中之重。
环境是发展的第一竞争点。徐水县明确提出“硬环境在全市不见得最好,但软环境一定要最好”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今年以来,该县全面落实《徐水县鼓励投资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及奖励办法》,对投资大、拉动能力强的项目,坚持一事一议,特事特办,举全县之力予以重点帮助;对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继续实行领导分包责任制、封闭运行和一站式服务;在连续多年开展以“破除思想障碍,加快经济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三项教育”活动基础上,深入开展了“大园区、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建成之时,就是徐水富裕型小康社会实现之日”大讨论活动,深化全民教育,转变政府职能,努力破除影响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用良好的环境和信誉,用徐水的诚信和真诚吸引投资,加快发展,在全县干部群众中形成了“想发展、快发展、大发展”的强大合力。
目前,该县重点规划中国电谷大王店产业园区和县城工业园区,全力打造世界索具之都,提升园区资本聚集和项目承载能力。该县还延伸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随着巨力、风帆、俊峰、首创、长天、晨阳、废钢、太行等“行业巨人”的相继崛起,索具、石油物探设备、汽车零部件三大主导产业快速壮大,单以制造汽车零部件为主的首创轮胎、风帆蓄电池两大项目来说,年均销售收入均在10亿元以上。其他如石油物探、鸿业、北奥等制造业骨干,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徐水发展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定位,让这些企业联手成团,开始“航空母舰”打造之旅。
与此同时,徐水县把发展特色农业,推进产业化进程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建设绿色农副产品供应基地,锻造另一支有力的翅膀,夯实农民富裕之基。
该县依托京津等大中城市,在广大农民中培育“都市农业”概念,千方百计助农增产增收,并采取扩种植基地、育龙头企业、创知名名牌、建农民协会、强科技服务等措施,先后涌现了以高林村镇为中心的西红柿种植、正村乡为中心的秋黄瓜、小葱错季菜种植、大王店镇为中心的大棚草莓、大棚桃种植、漕河镇为中心的奶牛养殖、义联庄乡为中心的万亩柿子林基地等各具特色的种植养殖区域,通过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该县蔬菜种植、畜牧养殖、优质林果三大主导产业迅速壮大,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目前,全县蔬菜面积发展到15.66万亩,其中以西红柿为主的设施蔬菜9.6万亩,仅棚室西红柿一项产量达到70万吨;奶牛存栏3.39万头,鲜奶产量7.8万吨;生猪存栏24.4万头、出栏47.9万头;林果面积达到6.2万亩。大午公司、德力食品厂、高林村绿色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韦氏奶牛场、吉正养猪场等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培育了“大午”、“豹子头”、“锄禾”、“红彤彤”等农产品知名品牌,其中“大午”和“豹子头”荣获河北省名牌称号。素有“华北西红柿之乡”美誉的高林村镇,目前发展蔬菜大棚2万多亩,西红柿销往北京、天津、内蒙古、陕西、山西等地,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
徐水县委宣传部 王全兴 常新社
12月22日《保定日报》A1版
12月22日《保定日报》A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