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保定12月2日电 走进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商平庄村村史馆,这里展览的老物件便映入眼帘,油灯、风箱、小推车、锄、犁等传统的农业工具,记录着农耕文化和乡村传统的风貌,承载着乡村珍贵的记忆和老辈人的奋斗历程。据了解,村史馆展品都是村民的农具用品,共计260件。
商平庄村村史馆展品。 徐水区委宣传部供图
据介绍,徐水区商平庄村是徐水区乡村振兴示范村、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河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先后被评为河北省级文明村和国家级文明村。近年来,该村通过上级支持和村里自筹资金,党员群众齐动手,把全村大小街道全部硬化、绿化,主要街道安装了路灯,利用闲散宅基地废坑塘,村边街角建设小公园、文化广场,全村1310户实现美丽庭院覆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为加快乡村振兴,将全村3000亩耕地流转到村里,实现机械化种植,规模化管理,村加企业加农户的模式推广订单农业种植。其中,种植青豆、甜玉米共2000亩,并借助雄安新区的优势建立了1000亩花卉苗木基地,发展观光农业,增加村民收入。
商平庄村航拍图。 徐水区委宣传部供图
村里有了大变化不能忘记历史,村民代表建议建设村史馆,留住乡愁记忆,传承乡村文化,村民们积极响应,找出家里过去不用的老物件,捐给村里。小到油灯、粮食口袋、棒槌;大到粮食加工的扇车、石碾、石磨,还有20世纪70年代全村的第一台拖拉机,斑斑锈迹下满是祖辈接续奋斗的艰辛与汗水,饱含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望与追求。
全村的第一台拖拉机。 徐水区委宣传部供图
如今的商平村村史馆已经成为中老年人追忆乡愁共叙乡情的怀旧馆,也成为青少年了解农业农村历史的教育博物馆。开学第一课,游子归故乡,总会到这里接受传统教育,找回儿时记忆,追忆艰苦年代奋斗史,赓续初心奋进新时代。(张继航、雷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