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日报》7月4日 头版倒头条
□本报记者 姚琳
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于日前胜利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保定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决议》《中共保定市委关于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借势推动保定发展的意见》《中共保定市委关于牢记三个用心坚持四个用力守住一条底线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
“雄安新区是重大国家工程,也是保定天大的喜事、好事、盛事,必将给河北、给保定带来前所未有、不可估量的巨大发展动能,进一步开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新篇章。全市上下要把坚决服从、坚决支持、坚决借势、坚决保障雄安新区建设作为政治任务,全力以赴、持续深入地抓好落实……”雄安新区成立后,继一系列会议后,此次全会再次鸣响保定服务雄安新区建设的号角,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强化担当,凝聚起携手新区共创美好未来的磅礴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给保定带来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雄安新区的设立,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全会指出,雄安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伴随着新区的规划建设与发展,保定必将受惠于新区的优质资源、创新资源、高端产业……
雄安新区成立,让保定人心中升腾起一种自豪感,我们通过深圳之于珠三角、浦东之于长三角,看到了未来京津冀区域和保定高速发展的图景。
全会强调,对雄安新区建设要坚决服从、坚决支持、坚决借势、坚决保障。
保定以“保卫大都、安定天下”而得名,在重大历史任务的考验面前,保定的党员干部群众表现出了可贵的精神品质。
新区成立后,文化先行一步。围绕推进新区规划建设,市文广新局践行“四个坚决”要求,立足服务、主动作为:整合市域内专业技术力量,协助新区重新完成5个古遗址省保申报工作;启动新区文物保护整体规划,配合国家、省文物局到新区调研,部署文保和考古工作;由国家、省、市统一编队的联合考古队已正式入驻新区,南阳遗址考古勘探工作已经启动;与河北大学出版社、河北大学雄安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联合推出《魅力雄安》丛书,并在第27届全国书博会上进行新书发布。“把‘四个坚决’根植心中,谋全局、谋深远,我们才能抓住重大历史机遇,才能赢得保定的未来。”市文广新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其国如是说。他表示,下步,市文广新局将以“四个坚决”为行动指南,以守住文化底线、传承雄安文脉、展示燕赵风骨为基本遵循,围绕“梳理历史文脉、推进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优化文化服务供给、讲好雄安故事传播中国精神”等方面为新区提供文化服务。
自古,理想与担当紧密相连。全会提出的“四个坚决”,正是保定人应有的政治态度、政治原则、政治纪律和政治担当。
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田茹认真学习全会精神后认为,“四个坚决”论述了雄安新区和保定的关系。坚决服从,告诫我们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绝对服从党中央的重大决定。坚决支持,表明支持新区建设就是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支持保定跨越、崛起和复兴的必经之路。坚决借势,是鼓励保定人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来一次凤凰涅��。坚决保障,是说保证新区建设的顺利推进,保定责无旁贷。
落实好“四个坚决”,关键要见行动,要聚焦到“干”字上。
全会强调,全市的总体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交通网络、生态建设、公共服务等,都要围绕新区再衔接、再规划、再调整、再聚焦、再优化……和新区一起崛起一起干,把保定发展得更美好。
如何衔接?怎样聚焦?基层组织引领很关键。
全会闭幕当天,莲池区杨庄乡西高庄村党总支连夜召开党总支成员及全体105名党员大会,深入学习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四个坚决”重要内涵。“雄安新区的设立开启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篇章,在保定‘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的大好时机下,西高庄要有新状态、新干劲、新突破,
西高人要当好推动保定跨越崛起和复兴的实干家。”村党总支书记王焕荣最后的总结让全村党员信心倍增。而在30公里之外、紧邻雄安新区的徐水区大因镇,也第一时间安排部署了贯彻落实意见。该镇党委书记梁琪有这样的思考:设立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必须按照此次全会上提出的“四个坚决”,全力营造舆论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服务环境,努力抓好各项管控、规划对接等工作,在服务支撑好新区建设的同时多动脑筋,多想如何通过新区带动发展好自己。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有时。在重大历史机遇面前,全市1100多万保定人民共同努力,昔日的“燕赵天府”定能在广袤的冀中大地上留下精彩的书写,交上一份优异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