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水区以开局即是决战的干劲、起步即是冲刺的效率
撸起袖子加油干
奋力加快建设富裕文明新区、美丽幸福徐水
《保定日报》3月20日 A4版 整版 作者 王新平 魏文霞
阳春三月,万物萌发,草长莺飞。徐水大地,到处是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勤劳智慧、忠义善良的徐水人民正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百倍的信心、满怀的豪情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力加快建设富裕文明新区、美丽幸福徐水,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奋力前行。
一张蓝图,绘就催人奋进清晰目标
徐水区深刻认识到,今后五年,是发展机遇最为集中、最为有利的黄金时期,是实现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时期,是建设富裕文明新区美丽幸福徐水的重要时期。
从外部环境看,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京津保地区率先联动发展,保定建设创新驱动经济强市,为徐水区加快发展创造了重大历史机遇。
从自身条件看,经过“十二五”时期的不懈努力,徐水区交通、产业、环境、文化等优势日益凸显,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撤县设区以来,全区发展思路更加清晰,新区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发展势头日益强劲,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区上下风正气顺、心齐劲足,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
在徐水区第二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今后五年全区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奋发进取,推动全域发展、全产业发展、全面发展,建设产业升级、城乡统筹、生态建设、民生改善、社会治理“五个示范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富裕文明新区、美丽幸福徐水而奋斗。
蓝图绘就,徐水区全区上下信心坚定、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在省市新一轮大发展中乘势而上,创造新辉煌。
三个发展,使发展有质有量动力澎湃
在发展理念上,徐水区致力于推动“全域发展、全产业发展、全面发展”三个发展。
推动全域发展,是以徐水城乡全域为发展主战场,坚持以人为核心,以规划为引领,以产业为支撑,着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快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建设,推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推动全产业发展,就是坚持把全产业发展作为经济发展持久动力,做强二产,做壮三产,做优一产,推动一、二、三产业高端协调持续发展。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推进农业向现代化迈进,带动第三产业向高品质转变,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推动全面发展,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发扬民主与依法治区的关系,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2016年徐水区地方生产总值完成178.3亿元,同比增长6.3%;全部财政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完成30.8亿元、1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1%、10.8%;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64万元、1.4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9.2%、10.8%。
园区是发展的重要平台,构建“一区多园”发展格局。大王店园区和城区工业集聚区对全区经济发展的支撑拉动作用显著增强。谋划建设北湖生态健康产业园和萍河新兴产业园,为项目建设搭建新平台。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大王店园区长城汽车100万辆整车及零部件项目一、二期投产,三期试生产。加强与英国、德国、法国、瑞典等世界一流汽车零部件企业合作,长城国际汽车零部件产业园5个项目竣工投产。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50家,省级小巨人企业达到11家,省级研发中心3家。
作为保定市的新区,徐水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去年津保铁路徐水火车站广场投入使用,南水北调城区供水厂、大王店园区供水厂建成并具备供水条件,职中路、永兴路东延(小寺段)竣工通车。完成107国道、333省道亮化工程。启动徐水植物园建设,城区公园、游园已达16个。教育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博物馆、徐水第二小学开工建设。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庄的“七化一场一馆”建设加快推进,城乡环境明显改观。
环境治理是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徐水区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大气污染防治力度。西部山区综合开发利用、漕河生态过渡带建设有力推进,全区林地面积达到14万亩,森林覆盖率14.9%。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明显增加,实现了退出全市后五、全省后三十的目标。
徐水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公共文化、居民养老、住房保障等方面118件民生实事有效落实。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加快教育和卫生事业发展,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气象服务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步。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深化党风政风建设,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精神状态持续好转。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持续加大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问题典型案件的查处力度,干部纪律和规矩意识明显增强。
五大示范区,引领新理念提升新境界
徐水区按照中央、省、市的重要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工作总基调,以加快产业转型、统筹发展、生态建设、民生普惠等为重点,努力建设产业升级、城乡统筹、生态建设、民生改善、社会治理“五大示范区”,推动徐水区迈向新阶段。
产业升级示范区建设上,徐水区坚持高端化发展方向,优化存量,引导增量,增加总量,推进三次产业同步提高。着力改造提升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废钢回收等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汽车及零部件、船舶动力、新型建材、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城市经济、仓储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旅游休闲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医疗、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努力构建与现代化中等城市相适应的服务经济体系,打造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以工业化理念抓农业,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现代农业园区为龙头,引导农业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上,坚持城市规划建设、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管理服务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坚持以产为骨、以水为脉、以绿为韵、以文为魂,进一步做大主城区规模,完善城区功能,努力把主城区建成50万左右人口规模,商贸繁荣、文明和谐、整洁有序、绿色环保、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百年城市。
生态建设示范区建设上,积极参与京津保生态过渡带建设,以西部山区、漕河沿岸生态带、河流水系建设为重点,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抓好山体修复,保护水资源,发展绿色产业。坚持铁腕治理大气、水、土壤等各类污染,推动节能减排。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对破坏环境的行为依法从严处理。
民生改善示范区建设上,切实加大民生投入,努力增加居民收入,使全区居民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在基础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居民养老、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环境保护等方面,推出一批创新措施,实施一批民生工程,办好一批民生实事。
社会治理示范区建设上,加快构建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信息化支撑、责任制保障“四位一体”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大力推进平安建设,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和食品、药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有序。
七个明显提升,凝心聚力决胜全面小康
徐水区全力推动在综合经济实力、改革创新动力、城乡建设水平、生态环境质量、社会文明程度、人民生活水平、党的建设水平七方面上,实现明显提升。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全面完成“十三五”发展目标,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基本建成京津保地区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现代商贸物流基地、产业生态协调发展示范区。
改革创新动力明显提升。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明显加快,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一批重大协同发展项目落地见效,与京津的合作更加紧密。
城乡建设水平明显提升。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产业发展和城乡建设同步提升。产业园区产城发展良性互动,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形成中心城区、产业园区、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一体化发展格局。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取得重大突破,空气质量显著改善,优良天数达到90%以上,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基本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主要水系及水功能区水质全部达标,土壤污染治理达到规定要求,建成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徐水。
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法治建设切实加强,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普遍提升,文明创建活动成效明显,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持续好转。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城乡低保标准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构建普惠性、全覆盖、均等化的教育服务体系、劳动就业服务体系、卫生医疗服务体系、住房保障服务体系、居民养老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党的建设水平明显提升。思想建党和制度管党全面加强,形成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各级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全面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持续转变工作作风,焕发最佳状态。全面建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八个新突破,推进新征程上新跨越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富裕文明新区、美丽幸福徐水上,徐水区选准突破口,在八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协同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千载难逢。徐水区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全力抓好重大战略平台建设,积极承接先进装备制造、新型材料、节能环保、健康医疗、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项目。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吸引京津各类要素资源汇集的能力。进一步完善交通规划体系,推进交通一体化建设。吸引京津知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文化团体、医疗资源落户徐水。
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上实现新突破。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集合的创新体系。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培育发展新动能,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发挥工业对区域经济的支撑作用。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电子商务、文化创意、健康养老、旅游休闲等现代服务业,全面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全面深化改革上实现新突破。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突出抓好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改革,争当全市乃至全省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实施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探索跨部门、跨行业综合执法,提高政务服务和管理水平。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围绕现代城镇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统筹推进居住小区和现代服务业态建设,统筹推进高质量建设和高水平管理。建立城市大数据系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学习借鉴浙江等地经验,建设小而特、富而美、新而活的特色小镇。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实施好“蓝天行动”,实现空气质量尽快明显好转。实施好“碧水行动”,推进全区域水污染防治和地表水、地下水统筹治理。实施好“净土行动”,集中治理受污染农用地,严格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和农村面源污染。开展“绿满徐水”行动,持续大力度开展造林绿化。
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深入推进严格执法,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建立责权统一、依法规范、服务高效的行政体制机制,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开展“七五”普法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全民学法用法守法。加强区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推进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
提升社会文明水平上实现新突破。把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根本任务,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社会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坚持党管媒体、党管舆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正面宣传,扩大对外宣传,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持续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打造文化惠民活动品牌。
增进人民福祉上实现新突破。围绕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实施一批惠民事项,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增强社会事业保障能力,完善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养老产业和老龄化事业发展。统筹做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公共租赁住房保障、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等工作。
王新平 魏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