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日报》1月19日 头版倒头条 作者 王新平
这是一组来自环保部门的数据:2016年徐水区空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二级以上天数191天,较去年增加76天,达标率同比升高21.1%;重污染以上天数56天,较去年减少30天,同比减少34.9%;2016年PM2.5平均浓度为83.3μg/m3,变化率为-25.6%,比责任书目标还要低3.6个百分点。
这组来自环保部门的数据直观地说明,徐水区的空气质量明显提升,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徐水区的人民记得,一场场环保攻坚战的启帷,一项项治理举措的实施,为大家创造了更加清新舒畅的好空气,奉献出更多晴朗明净的天空。
精心谋划,科学布局助力绿色发展
“2016年,徐水区不仅经济发展快,环境变化也非常大。”在徐水区刘伶公园散步的李生老人和大伙常聊的话题。
群众感同身受的背后,凝聚了徐水区决策者们科学运筹的思路与举措。过去的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徐水区形成了党政齐抓、党政同责、统筹协调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机制。落实责任,专题部署分解目标任务。徐水区对全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并与乡镇和有关部门签订了年度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将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及重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下达,全面落实责任主体。
成立指挥部,挂图作战。成立大气污染防治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具体攻坚行动分指挥部,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任总指挥,成立了5个分指挥部,相关区领导担任各分指挥部指挥长,制订了大气污染防治方案、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燃煤锅炉拆除改造、燃煤配送方案等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按照“定标准、定责任、定时限”的要求,逐项分解,责任到人,每周调度,挂图作战,形成了“密切配合,协同作战,齐抓共管,协调联动”的大气污染防治的工作体系。
治污 “军令状” 的签订、 大气污染治理思路的确定、 一系列保障制度的加快推进,表明了徐水区不断加强环境保护、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化生态环境的坚定决心,为徐水区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强力施治,坚决打赢治污攻坚战
2016年12月13日晚,徐水区召开“夜场”紧急会,针对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严峻性、紧迫性和艰巨性,迅速贯彻落实有关工作要求,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决战决胜。像这样的紧急会议,徐水区一个多月时间里连续召开了6次。在一系列治理举措的引领下,徐水区打出了强力治污的“组合拳”,形成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全方位、 立体式、持续化推进的高压态势。
――燃煤污染管控。规范取缔辖区内不符合要求的煤炭经营场所74户,检查煤炭经销和使用单位59家。大力推广民用洁净型煤,开展燃煤锅炉拆除改造,目前已拆除569台,未拆除的企业、小宾馆、小浴池、小饭店等燃煤锅炉按要求已全部停止使用。实行城中村23个村气化改造,全面完成煤改气、煤改电工程。
――扬尘污染整治。制定《保定市徐水区建筑施工扬尘防治22条措施》,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完成施工现场硬化3750平米,新增冲洗设备22台,新装摄像头22个,新增雾炮7台。对城区主要干道及小街小巷路面进行沥青路面进行修复,对道路裸露地面补栽行道树、绿篱,107国道西侧绿道绿廊栽植达7000余株。
――建筑节能推进。2016年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100%;通过对设计、施工、验收等不同阶段实施监督管理,全区居住建筑均达到了75%节能标准。
与此同时,下大力度开展治理机动车污染、坚决取缔土小企业、严禁油烟污染等一系列铁腕行动。出实招、出新招,打出了声势, 治出了成效,彰显了全区上下对大气污染零容忍、 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的决心和魄力。
多措并举,合力守护“蓝天白云”
大气污染防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为确保污染治理取得实效,徐水区一方面加大污染治理力度, 另一方面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共护 “蓝天白云”。
――按“疏堵结合、打防并举、全民动员、协调联动”的总要求,开展燃煤锅炉替代改造、集中供热、煤质管控、清洁能源推广、环保炉具更换等十大攻坚战役。
――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宣传活动。通过在电视台开辟专栏、悬挂标语条幅、入户发放明白纸、流动宣传车、村高音喇叭、张贴政府通告等形式,印发大气污染防治明白纸等数万张,在城区主要道路悬挂条幅、乡镇、村刷写宣传标语。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宣传活动,强化“大气防治,人人有责”的环境保护意识,营造“人人重视环境、人人关心环境、人人爱护环境”的浓厚氛围。
――严格督导考核。实行督办卡制度,对重点工作和督导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督办卡,监督责任单位限期解决和落实。实行日报制度,及时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定期召开联席会,通报工作进展情况,调度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同时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列入年底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严格考核。
大气污染防治, 任重而道远。 我们相信,有科学的治污方法和壮士断腕的勇气,有源头严防、 过程监管、 全民参与的环环相扣举措,徐水区大气污染治理屏障会越筑越牢,“蓝天白云”会成为徐水区最美丽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