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日报 11月2日 A1版 作者 王新平
本报讯 徐水县委、县政府把环境建设作为战略性工程来抓,全县环境进一步优化,成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1-8月,全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3亿元,同比增长36.4%;1-9月,全部财政收入累计完成9.07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68亿元,同比增长32.4%。
强化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意识。加强教育、强化监督,培树先进典型,查处反面事例,对破坏环境的行为“零容忍”。畅通投诉举报受理渠道,面向社会公布投诉举报受理电话和受理范围。查实的问题实行“问责制”,对损害发展环境的当事人,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做到有诉必理、有理必查、有查必果。努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方便配套的基础设施环境,通过优化环境解决市场主体的实际困难,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创新发展能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优化行政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效能。支持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生产要素向园区汇聚、产业向园区集中,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政策服务和资金支持,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综合运用财政资金、税收优惠等,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重点支持管理者素质高、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经营业绩好的项目和企业,促进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优势产业高端化,提高财源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优化人居环境。围绕“绿、净、美、亮、畅”要求,抓好城区交通干道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改造、建设、管理和对居民的教育,全面提高城市品位。加强城市保洁,合理增设垃圾点,提高垃圾收集、转运效率,做到垃圾日产日清。经过一个月的城市环境整治,该县共清运城区的生活垃圾2.7万吨,建筑垃圾2000余吨,取缔马路市场3个。加大私搭乱建的查处和拆除力度,累计拆除私搭建、违章建筑共计900余平方米,换新型护栏3600余米。
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不断强化环保措施,集中力量,重点施策,千方百计提高居民生活环境,努力打造“天蓝水清、地净树绿”的良好环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谋划和实施工程减排项目9个、结构减排项目8个,健全动态管理档案,倒排时间和任务,实现减排任务的时限化、工程化、具体化。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从严整治违法排污企业,强化2家危废企业和1家放射源企业监管,确保环境安全。对涉铅、造纸、碳棒、铸造、羽绒等重点企业,加强污染源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严把环境准入关,优化建设项目审批,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污染项目坚决不批。目前共审批建设项目153个,全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无“两高一资”项目。
牢牢抓住改善环境这个抓手,徐水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步伐,营造了老百姓舒心、创业者安心、投资者放心的环境。全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巨力、俊峰、晨阳等一批骨干企业得到发展壮大,长城、风帆、刘伶醉产业园等一批大项目相继建设或投产,全县呈现出“政治和谐、创新发展、社会稳定、奋力争先”的良好局面。园区和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县城工业园区入园企业达135家,大王店产业园入园企业已达8家,总投资215.4亿元。截至8月底,全县千万元以上竣工项目17个,总投资34.45亿元;在建项目56个,总投资237.4亿元。在此基础上,徐水县将把环境建设作为永不竣工的工程,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奋力推进经济社会跳跃式发展,努力实现在“十二五”时期综合实力“保五争三”(在全省保50位争30位)、财政收入“保三争五”(保30亿争50亿)的目标。
王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