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日报 10月8日 A4版
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是省、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课题,是建设京畿强市、善美保定的必由之路,是破解发展难题、赢得激烈竞争的战略举措,是适应时代要求、顺应群众期待的必然选择。徐水县委、县政府把环境建设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性工程来抓,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来落实,抓效能、抓提升、抓落实,使全县的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得到全面优化。
抓效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进一步强化抓环境促发展意识,加强教育,强化监督,培树先进典型,查处反面事例,对破坏环境的行为实行“零容忍”,努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方便配套的基础设施环境。通过优化环境,解决市场主体的实际困难,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创新发展能力,促进全县经济快速发展。
优化财政服务环境。以提高服务效能为目标,坚持行政效能十项制度和优化服务系列措施。以提升服务质量为目标,扎实开展执行力亮剑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和“六型”财政机关创建活动,发扬“风气正、纪律严、业务精、环境优、服务好、效能高”的团队精神,自觉做到“文明办公,原则办事,把握政策,履职尽责,创先争优”,坚决杜绝“庸懒散贪软”、“冷横硬”等现象发生。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大力支持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水、电、路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引导生产要素向园区汇聚、产业向园区集中,并切实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的财政政策服务和资金支持,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综合运用财政资金、税收优惠、体制、机制等措施,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重点支持管理者素质高、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经营业绩好的项目和企业。促进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优势产业高端化,提高财源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优化财经秩序环境。严格执行监督检查制度,加强财政监督管理,不断完善包括日常监督、专项检查、信息管理监控等多种方式的财政监督新机制,保证财政资金安全。构建高效顺畅的工作协调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处理处罚机制、整改反馈机制,实现对财政资金支拨和财政政策执行的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
抓提升,强化城区环境建设
按照保定市“一城三星”的总体布局和规划,积极与保定主城区对接,抓好“徐水新城”规划建设。围绕“绿、净、美、亮、畅”要求,抓好城区主要交通干道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立足实际,依托特色产业,按照“产业支撑、布局合理、突出重点、政策支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的原则,稳步推进小城镇建设,吸纳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扩大城镇规模,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坚持疏堵结合,控违与拆违齐抓,维护城建市场秩序,加强城市综合执法,彻底解决城市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素质,引导广大市民自觉规范行为,做文明人,干文明事,塑文明形。
加强城市改造、建设、管理和对城市居民的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城市品位。把旧城改造作为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内容来抓,城市改造要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符合群众意愿、符合长远发展,根据发展需要和群众的承受能力,循序推进。强化“规划即法”意识,加大对违规建设行为的监督查处力度。
加强清扫保洁。严格执行道路清扫保洁作业标准,增加作业班次,提高清扫保洁质量,确保达到“六净五无”。合理增设垃圾点,提高垃圾收集、转运效率,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截至目前,共清运城区的生活垃圾2.7万吨,建筑垃圾2000余吨。清理店外经营,清除乱设摊点,取缔3个马路市场。加大私搭乱建的查处和拆除力度,累计拆除私搭建、违章建筑共计60余处,900余平方米。加强对市政公用设施维护和管理。维修城区路灯,对城区道路破损、便道缺失部位进行整修,更换井盖、井箅子,进行管道清淤,完成破损便道修补1675平方米,换新型护栏3600余米,管道清淤1800米。
抓生态,让碧水蓝天常驻
加大生态环境项目建设力度,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是改善两个环境的重要内容,围绕实现“天蓝”、“水清”的目标,徐水县不断强化环保措施,集中力量,重点施策,千方百计提高居民生活环境,努力打造“天蓝水清、地净树绿”的良好环境。
加强队伍建设,环保部门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阳光执法队伍,努力做好环境守卫神的角色。狠抓工程和结构减排,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谋划和实施工程减排项目9个、结构减排项目8个,健全动态管理档案,倒排时间和任务,实现减排任务的时限化、工程化、具体化。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从严整治违法排污企业,根据国家九部委和省、市统一安排部署,徐水县强化2家危废企业和1家放射源企业监管,确保环境安全。强化涉铅、造纸、碳棒、铸造、羽绒等重点污染源企业监管,加强污染源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按要求加强瀑河出入境断面水质监测,确保出境断面水质不超标。
严把环境准入关,优化建设项目审批,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污染项目坚决不批。同时,强化创优意识,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简化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工作效率。市以上审批的重大项目,派专人跟踪服务,加快审批进程,积极促成重点项目落户徐水。目前共审批建设项目153个,全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无“两高一资”项目,为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抓落实,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两个环境”持续优化,加快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营造了老百姓舒心、创业者安心、投资者放心的环境;围绕保增长、抓生产、抓调度、抓进度,全年主要目标任务按进度完成。全县综合实力不断增加,“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巨力、俊峰、晨阳等一批骨干企业的发展壮大,为全县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长城、风帆、刘伶醉产业园等一批大项目的相继建设或投产,为徐水县实现跳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全县呈现出“政治和谐、创新发展、社会稳定、奋力争先”的良好局面,是徐水县发展效果最好、发展前景最好、发展形象最好的时期之一。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升,1-6月份,全县生产总值完成62.8亿元,同比增长10.9%,1-8月份,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3亿元,同比增长36.4%;全部财政收入完成7.1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7亿元,同比增长16.9%。
园区和项目成效显著。县城工业园区入园企业达135家,1-8月,实现产值95.6亿元。大王店产业园入园企业已达8家,总投资215.4亿元,1-8月份实现产值12.2亿元。截止到8月底,全县千万元以上竣工项目17个,总投资34.45亿元;在建项目56个,总投资237.4亿元;已批待建项目80个,总投资387.18亿元。
工业、农业、三产上,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蔬菜、畜牧、林果三大主导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教育工作成绩突出,卫生事业发展较快,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规划、国土、环保、水利、计生、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都得到快速健康发展。
作者: 王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