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河北省政府网 | 保定市政府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走进徐水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专题专栏

交流互动

杨建忠:企业多元化要做好加减乘除
发表时间:2012/09/19 点击次数:382次
河北经济日报  9月18日  6版 
本报记者 祝雪娟
  金秋九月,微风送爽,美酒飘香,在巨力集团刘伶醉酒新工业园,一场盛大的开园仪式在这里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多名嘉宾共同见证了这一盛事,它标志着刘伶醉酒正式跨入北方一流白酒企业。
  看着自己又一个“大手笔”的成功,巨力集团董事长杨建忠和总裁杨建国都不约而同地在镜头前打出了“胜利”的手势,这对同心同德的双胞胎兄弟在徐水这个小县城里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惊世的传奇。
  27年来,兄弟俩把一个小小的插绳机厂,发展成为集索具、新能源、影视文化、刘伶醉酒、地产商贸、金融投资等六大产业的集团,并且每个产业都发展得“风生水起”,成为行业中的“翘楚”。
  “多元化”是现今民营企业家眼中很热门的字眼之一,几乎所有优秀的民营企业都或多或少地进行着多元化的努力。在一间宽敞的会议室里,记者见到了员工嘴里尊称的“大哥”――杨建忠,他从倾力打造刘伶醉开始向记者分享了企业多元化的经验。
  1
  虽说白酒行业利润高,但是竞争也非常激烈,您当初涉足白酒行业的初衷是什么?
  杨建忠:本身我自己是滴酒不沾的,但是“刘伶醉”作为徐水的特产,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每一个徐水人对他都有割舍不了的感情。小时候在农村长大,“刘伶醉”在那时候是个“奢侈品”,是需要有关系才能买到的。然而“刘伶醉”近些年发展不太好,被其他白酒品牌超越。作为一个徐水人,不能看着这么好的“文化名牌”给丢了,同时作为一个企业家,自己有责任把它承载的历史文化发扬光大,体现人生价值。
  2
  巨力集团收购刘伶醉近两年来,您认为刘伶醉酒的“变与不变”体现在哪些方面?
  杨建忠:首先刘伶醉酒的千年历史文化和传统的老五甑工艺没有变,变化的是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发酵池数量、藏酒能力都是行业领先的,独特的“万坛酒林”被誉为“世界第一林”,坛内美酒经日月洗礼,纯化老熟,可谓“林中一秋,洞藏五载”,同时,以“品酒第一人、天下第一锅、酒海第一藏”等几项“第一”享誉世界,北方最具规模的生态酿酒基地已经形成。
  3
  您认为刘伶醉酒的“卖点”在什么地方?为了做大做强刘伶醉,您有哪些具体措施?
  杨建忠:刘伶醉酒的第一张王牌是千年的历史文化,二是高质量的酒品,三是集团作战,双轮驱动。
  我虽然滴酒不沾,但是为了做强刘伶醉,仍不断学习和研究白酒的历史、技术等等。对刘伶醉在产品上做了创新,开发了适合夜场的七贤醉系列,适合年轻人的绚丽系列等等,还用定制、特供等方式抢占高端市场。并且着重挖掘其历史文化,打算拍一个电影《醉侠刘伶传说》。
  不久的将来刘伶醉会建设白酒行业中最高档的三大中心,即质检、研发和管理,为刘伶醉注入强大的发展动力。
  4
  具体落实到刘伶醉未来的发展,您有一个什么样的目标?
  杨建忠:我省是白酒消费的大省,但是我省还缺乏在全国叫得响的白酒品牌,因此,我们的目标是把刘伶醉打造成中国一流的白酒酿造企业,成为北方白酒第一品牌,并且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争取单独上市。
  5
  除了白酒行业,巨力集团还在新能源、文化影视产业、地产商贸、金融投资领域都具有了一定的规模,那您是如何看待民企多元化的?
  杨建忠:多元化是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选择好的新产业,可以帮企业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大大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
  索具上市有了丰富的资金,并且不想放弃任何发展企业的机遇,因此,涉猎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因为优势加上机遇也就水到渠成了。索具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形成了一大批人脉,有很多国外国内的客户,这就是我们的一个优势。选择在2009年国际经济危机时期上新能源这个项目,成本是最低的,但是它的技术和市场是成熟的。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成本低、技术市场成熟,以及巨力拥有的强大的资本实力这些优势有所作为。
  新能源产业和文化产业都将是国家今后所必然要发展的重点产业。在影视方面,巨力集团有这方面的资源,比如我弟弟杨子,对娱乐文化产业有了一个长时间的深入了解和实践,我们要利用巨力的实力,抓住国家政策所给予的机会,靠自己的艺人来把文化产业也做大、做强。
  6
  以上几个行业之间看似关联度不大,您是如何做到几个行业的平衡发展?
  杨建忠:新产业的经营风险很大,一旦进入一个陌生领域,企业就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和技术,以及资金支持。从这个角度讲,首先要把主业做大做强,才能有实力和精力去做好其他产业,并且针对不同产业要做好“加减乘除”法。例如现在光伏行业市场出现低迷,这是当初没有预料到的。但是市场经济像大海一样,因为有了波浪才显得美丽,所以,企业不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质疑当初的决定,而是应该想办法解决困难,并为今后的事业发展积累经验。因此,我们不仅要生产太阳能硅片、电池、组件,而且还要建电站,生产集热系统集热板,给农村大棚建供暖工程,这是我们跟别人的不同。
  巨力目前已经形成以索具为主体、新能源、影视传媒为支撑的三足鼎立。因此,对索具的政策是做大做强,一定要让中国索具在世界上起到主导作用的地位。对新能源的政策是做稳、做好,而最大的投资会放在影视传媒和刘伶醉上,这将成为巨力集团未来新的增长点。
  7
  您刚才提到要做强主业,那您认为索具未来的发展空间还有多大?如何才能一直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
  杨建忠:做企业会遇到方方面面的艰难,因此要时刻保持危机感。虽然目前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钢铁、矿产等行业都不景气,那我们怎么办?需要索具从产业内部做好“加减乘除”。我们是中国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制造最专业的索具制造公司,因此,即使在困难时期,我们的索具业务依然保持增长态势,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中国工业的发展还远远没有到达饱和的时代,世界工业的发展也还有很多潜力。发达国家的每辆汽车都配备拖车带,而国家近期规定,所有超过三层以上的楼房必须配备逃生索,从这个角度说,索具的发展空间可以有无限大。
  没有过剩不叫市场,没有淘汰不叫市场,因此,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产品档次是重中之重。目前我们的索具产业积极参与国家的发展战略,如南海大开发、航天事业等等,正在和中海油合作为其研发海上作业使用的一种特殊索具。要想一直保持领先就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调整产业结构,把索具做向高端市场。
  8
  科技创新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强大引擎,而有时又会因为资金等种种制约成为其无法逾越的“门坎”,请您谈谈巨力在这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杨建忠:巨力索具从生产单一产品发展到目前中国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最专业的索具制造公司,得益于从一开始就有意识培养自己的科研团队,通过招聘人才、培养人才,技术力量逐步增强。目前巨力已建立了国家级技术中心、省级技术工程中心和国家认可的实验室,企业内部技术改造每年超过200项,60%以上的中国吊索具标准都是由巨力牵头起草和参编的,企业在标准制订上的“话语权”与企业多年坚持研发创新密不可分。
  9
  索具在普通人眼中非常陌生,您当初为什么会选择索具这一行业?而将索具产业打造成中国第一的秘诀是什么?
  杨建忠: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没有想过生产索具今后就能有如何大的发展,那时就是为了生存,因为能赚钱养家。而由于这个产品的独特性,我们慢慢发现索具的市场潜力巨大,所以我们下定决心拼搏苦干,一步一步向前发展,市场需要什么产品,我们就研发、开发什么样的产品,久而久之我们从1985年一个产品到现在10个系列、400个品种、4000多个规格的产品。
  办企业成功的秘诀就是保证三心:在管理上公心、在事业上全心、在研发上专心。做任何事情只要执着,认真研究,就没有不成功的。自从我们认准了做索具这个产品,这27年来就一直专注索具的研究、开发、制造、销售和服务。
  10
  巨力索具在2010年实现了上市,而您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身价自然不菲,那您对财富怎样认识?
  杨建忠:股票的市值和所谓的身价不过就是一个数字,而自己并没有因此改变生活的方向,仍然是一心一意做事业,即使分红也完全用于公司的发展,自己不留一分钱。
  我的财富来源于这个企业,最后还是要回到这个企业,用于回报企业和广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