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日报 3月19日 B4版
马志信
中央就农业发展问题指出,农业发展要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因地制宜发展高效农业,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空间。笔者认为,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切实将中央精神落到实处,应注重抓好四方面工作。
调整结构增效益。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各地在调整结构过程中应根据本地种植特点,因地制宜抓调整,确保农民增收。徐水县高林村镇是西红柿之乡、设施蔬菜大镇,但传统棚室存在烧煤增温投入高、蔬菜品种单一等不利因素,而高效日光大棚作为一种节能高产的农业种植方式,有着棚室空间大、便于机械操作、节能环保、使用期长、产量高等诸多优势,产量与销售收入是传统棚室的2-3倍,是发展方向。目前,高林村镇已建成高效大棚示范园区一个,高效棚室30多个,推动了设施蔬菜产业化发展,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绿色认证打品牌。品牌是产品的通行证,尤其是农业蔬菜产品,有没有品牌、品牌响不响亮,直接影响到蔬菜的销售和价格。因此,蔬菜种植地要在叫响本地蔬菜品牌上做文章,在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绿色蔬菜认证工作,规范和普及设施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操作规程,引导农户严格按照绿色产品的生产要求进行种植、管理、分级、包装、上市。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争取产品质量标准认证,注册商标、打出品牌,提高知名度,做到有品牌、有承诺,提高专业市场的认知度。
农超对接提价格。农超对接是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有效手段,为了使农产品“卖得好”,就需要探索“农超对接”新型流通方式,实现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自2010年9月起,徐水县政府与北京物美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高林村镇为中心生产的各类果蔬进入北京物美等超市果蔬专柜,实现了原产地、产品与市场的无缝对接,菜农收益提高20%。
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延伸产业链。整合农业与旅游资源,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一条新的富民之路。高林村镇依托境内的大午温泉城,充分挖掘历史底蕴,推介釜山合符文化,整合优化资源,加快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建设步伐。将农业非生产性功能与生态农业、特色农业、高效农业有机结合起来,把五颜六色、形状各异、造型奇特的蔬菜品种优势转化为观赏旅游资源,实现设施蔬菜由“食”到“赏”到“摘”的转变,促进一、三产业互动良性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作者单位:徐水县高林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