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 1月21日 3版
本报讯(王新平)“狮舞龙腾精神抖,鼓乐震天奏欢歌。”徐水民间花会将再次成为今年春节欢庆活动的主角。徐水县民间文化资源丰富,共有民间花会300多道,基本上村村都有,并且种类繁多。其中比较突出的有北里的狮舞、高林村的龙灯、北上关的高跷、南城村的吹歌,都有较长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对于这些民间传统文化,该县予以大力支持和引导,使其呈现出越来越旺盛的生命力。这些民间花会,不但在自己的村里演,还进行乡镇村的“串演”,为节日增添了浓浓的喜庆氛围。
在这些花会中,徐水狮舞不能不说。传统的民间徐水狮舞有文狮、武狮两种表演形式。文狮重情节表演,动作细腻,重点表现狮子的活泼神态和喜欢嬉戏的性格;武狮要依靠器械和道具完成系列惊险高难动作。近年来,徐水狮舞紧跟时代步伐,在众多知名导演的编排下,融入了舞台音乐元素,再次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成为荣耀全国、享誉世界的民间艺术“知名品牌”。2006年2月,徐水狮舞被文化部正式命名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最能代表徐水狮舞的,当数始创于1925年的东史端乡北里狮舞。北里狮舞演员一年年、一批批、一代代被全国各地演出团体招走,渐渐形成了“无狮不北里”的盛况。如今狮舞已成为当地最受欢迎、最为普及的民间艺术。除狮舞外,龙灯、高跷、吹歌、锣鼓、旱船等都有自己的特色。
在这些花会中,徐水狮舞不能不说。传统的民间徐水狮舞有文狮、武狮两种表演形式。文狮重情节表演,动作细腻,重点表现狮子的活泼神态和喜欢嬉戏的性格;武狮要依靠器械和道具完成系列惊险高难动作。近年来,徐水狮舞紧跟时代步伐,在众多知名导演的编排下,融入了舞台音乐元素,再次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成为荣耀全国、享誉世界的民间艺术“知名品牌”。2006年2月,徐水狮舞被文化部正式命名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最能代表徐水狮舞的,当数始创于1925年的东史端乡北里狮舞。北里狮舞演员一年年、一批批、一代代被全国各地演出团体招走,渐渐形成了“无狮不北里”的盛况。如今狮舞已成为当地最受欢迎、最为普及的民间艺术。除狮舞外,龙灯、高跷、吹歌、锣鼓、旱船等都有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