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河北省政府网 | 保定市政府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走进徐水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专题专栏

交流互动

有这样一群釜山文化迷
发表时间:2011/09/01 点击次数:0

保定日报 8月31日A1版   作者  苑  竹   王新平

  8月27日是个星期六,一大早,釜山文化研究会的研究员周长富忙着洗漱整洁,7点半,他就从保定向徐水出发了。9点整,釜山文化研究会每周例会准时在大午温泉度假村召开。提前10分钟,周长富已经坐在了会议室里。和他前后脚进屋的还有徐水县有关部门派驻到研究会协调工作的几位同志。
  釜山文化研究会是由一群釜山文化迷自发组织起来的民间文化研究机构,早在2008年就开始了每周例会制度。研究人员来自各行各业,有退休干部、企业家、教师,还有公安干警。
  研究会副秘书长石寒首先向大家通报了上周省历史文化研究发展促进会一行到保,就推进釜山文化研究进行座谈的情况。会场上立刻热闹起来,大家抑制不住兴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彭文峰用高八度的声音才盖住大家的热议:“省市领导在座谈会上的指示,是对研究会三年来工作的充分肯定,这是一个标志,说明釜山文化研究已经由研讨阶段开始转向开发阶段了。”
  “还有呐,报纸上说市委市政府对釜山文化研究非常重视,要成立专门机构,拿出专项启动资金,研究制定釜山合符遗址公园的规划,还要申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呢。”靳凤云的话音中透着兴奋和喜悦。
  这位年近八旬的老“釜山迷”,从小长在釜山下,釜山的一草一木他都铭刻在心,工作之余收录了大量有关轩辕黄帝在釜山的轶闻故事。喜欢读书的他特别对釜山悬崖上似字非字的各种符号格外留心,早在1978年,他就抄录临摹了山上崖刻图像中的109个符号加以珍藏。后经多年潜心研究,证明这是古人类在没有文字以前留下的记事符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自从例会制度以来,研究会的每位成员到了周六这一天都准时参加例会。前段时间下了一夜的大雨,参加例会的人们差不多同时到了京广铁路涵洞,因为积水有一米多深,汽车过不去,最后不得不搭上了几辆拖拉机才过去。彭文峰说:“我当时掏了点钱,想让人家买盒烟表示感谢,老乡一听是釜山研究会的,连说‘不要不要,应该的,你们干的是大事’。”
  县文广新局驻会的张广深有感触地说,每次参加研讨会都受益匪浅,自己虽然在学术研究上不懂,但总是被与会人员对釜山文化研究的热情和执著所打动,能帮助研究会做些事,是分内的,因此坚持一年多了。他还说,县文广新局近期专门成立了旅游办,就是要进一步挖掘釜山的文化旅游资源,助力徐水经济社会发展。
  坐在一角的杨树江不善言谈,他是来研究会最早的成员之一。作为釜山文化研究爱好者,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他还撰写了大量关于釜山文化研究的文章,在他的“釜山逸人”博客中,发表了很多釜山文化研究的图文资料,吸引了不少“釜山迷”。
  热议的小高潮告一段落,接下来,研究探讨问题时可就互不相让了。大家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有时甚至为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你用例子呼应我的看法,我用阐释扩展他的思路,这群釜山文化迷个个称得上是铁杆。
  时针指向了正午。在共识与争议中,研究员们又领了各自的新任务:周长富负责撰写一篇关于釜山崖刻的文章,李静负责联络《河北日报》编辑,雷永怀跟进央视《探索发现》栏目组,石寒约请有关人员下个周六登釜山实地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