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日报 2月4日 A2版
记者 张亚德 通 讯 员 王新平 纪红芹
2月3日,农历正月初一,徐水县高林村镇麒麟店村村民史保军起了个大早。因为自家的几棚嫁接黄瓜要掐尖儿,他吃过饺子,给亲友们拜过年,便匆匆下地了。
今年39岁的史保军搞大棚蔬菜种植已有20年,是位“老把式”。去年10月,徐水县在麒麟店村推行新式高效温室大棚建设,由政府为每个大棚提供5万元两年期贴息贷款,并负责引水、修路。原本种着两个旧式棚的史保军瞅准机会,投资100余万元一口气建起11个高效大棚。
在村北一排排蔬菜大棚中,史保军家的大棚高大、厚实,十分抢眼。每个大棚入口处都贴上了一副大红春联――“真心妙手细观察,水肥温差要适宜”、“传统旧棚换新颜,麒麟蓝图无限美”……既充满浓浓年味,又展现出主人靠科技致富的自信。
大棚里温暖如春,西红柿秧已长到两尺来高,正开花坐果;黄瓜苗是由南瓜秧嫁接的,技术员正在给秧苗掐尖儿。“这种西红柿叫普罗旺斯,是从荷兰引进的新品种,具有口感好、耐储藏、能无限期生长的特点。”史保军说。麒麟店村是徐水县有名的大棚菜种植专业村,全村70%的农户搞大棚菜种植,有各式大棚500多个,种植面积800余亩。去年,村里新建起24个新式高效温室大棚,而史保军一家就建了11个,占总数的近一半,着实让村里人羡慕。
说起高效大棚的好处,史保军深有感触:“传统的旧式棚堆土薄,保温性差,需用炉火增温,一个棚一年要消耗10吨煤。同时,旧式棚过于低矮,不利于农事劳作,易发生煤气中毒。新式棚位于地表下80-100厘米,堆土厚度是旧式棚的5倍,保温性好,不用烧煤提高温度。新式棚棚高达到5米,很适宜西红柿、黄瓜生长,草帘是机械收放,所需劳力仅是旧式棚的五分之一,实现了名副其实的节能高效。”
村党支部书记刘军峰虽然自己没搞大棚菜种植,却是旧棚改造的积极推动者。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高效大棚的投入在8万元左右,使用寿命约20年,是旧式棚的一倍,年纯收益在6-7万元,比旧式棚高2-3万元。”
初春的田野少了几分绿意,高效大棚里却生机盎然。虽说未能见到果满枝头让人遗憾,但史保军与记者相约:“等到3月中旬你们再来,那时是西红柿大批上市的时候,我每天都万儿八千斤地走货,我请你们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