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日报12月8日A1 记者丁咏静
12月6日,徐水县东釜山乡东街村的勾树敏家异常热闹,来自该县的几位顾客特意来她家购买了100公斤玉米糁。前来购买的乔淑霞说:“种良心庄稼不容易,我们吃着好吃、吃得踏实。好东西一定能卖出去。”
经过本报一段时间以来的报道以及食用者的口口相传,如今,勾树敏的“原生态”玉米得到人们的认可,倍受好评,仅个人就买走玉米糁500多公斤。勾树敏的面容也“阴转晴”:“现在不发愁了,县里有几家单位也计划订购,这么点玉米,说话间就处理清了。”
为了保证玉米糁的加工质量,勾树敏按每人每天30元的工钱雇了3名村里的妇女,专门负责处理玉米粒。她们用一把改锥作为工具,靠手工剥玉米粒,并挑选最饱满的籽粒,剔除干瘪瘦小的。在加工成糁之前,勾树敏将玉米粒先用清水过一下,这样碾米机不仅能去除玉米粒上的干胚尖,还可去皮,用籽粒中最精华部分进行加工。
北京一家商贸公司给勾树敏打来电话,希望她能与北京一家超市洽谈,争取这种玉米糁能进超市。“只有这点糁子不值得,等明年我们扩种了,收得多了再进超市。”勾树敏对未来信心十足,计划明年除继续种植“原生态”玉米外,再种植一些“原生态”的芝麻、红小豆、花生等。
看到“原生态”玉米销路转好,一些乡亲为勾树敏高兴的同时,也看准了这一“健康事业”带来的商机,纷纷表示明年也种植“原生态”玉米。釜山绿泉合作社社员勾玉花说:“我家有11亩多地,明年全部种这种玉米。”旁边几位社员也都说:“真要打进超市了,明年我们都种。只要人们吃着好,费点事我们也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