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河北省政府网 | 保定市政府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走进徐水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专题专栏

交流互动

靓丽“星”城魅力徐水――徐水县开展“城市建设与管理年”活动纪实
发表时间:2010/09/06 点击次数:382次

保定日报9月3日A4整版  作者: 王新平  刘建军  姜春艳

      徐水县是保定的三个卫星城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全县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面貌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今年以来,该县开展了“城市建设与管理年”活动,徐水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省、市“三年大变样”工作为契机,提高效率,转变作风,加大城市基础建设力度和管理力度,城市建设和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个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卫星城正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展现出无限魅力。
  城市发展拓空间
  “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这是省、市对城镇面貌变化定出的总目标和总要求。徐水县高起点制定规划,作为“一城三星一淀”大保定城市格局重要组成部分,该县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城市发展理念,打造城市核心区,体现城市魅力、彰显城市个性、塑造城市灵魂。
  围绕保定市整体发展规划,投资1100万元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控制性规划、中国电谷・保定大王店产业园区规划、四个产业集中小区规划、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方案。
  近年来,徐水县经济发展迅速,随着经济的发展,徐水县强势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承载和服务功能。以突出城市道路网和景观建设为主线,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徐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多次召开由县四大班子领导参加的调研会、调度会和督导会。县委书记王林、县长李保森亲自挂帅,深入工程一线,了解工程进展情况,解决实际困难。建立县级领导分包重点工程责任制,形成了“主要领导抓全局,各位副职分工负责”工作机制。
  构建大交通格局,去年,该县进行了振兴路改造、城内大街南延、盛源大街南延等工程,今年又投资8000万元,进行了复兴东路拓宽改造、兵营路、巨力路东延、聚源大街建设等工程,形成了“五纵六横一环”的大交通格局,城区交通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大框架业已拉开,城市空间得到极大拓展。
  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优化人居环境。徐水县正在建设总占地面积约300亩的滨河公园及瀑河景观带,利用中水回用还清瀑河水系,用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再生水,通过拦河橡胶坝、防渗漏技术处理,沿瀑河河道,回用于瀑河景观、公园绿化,达到节省地下水和还清瀑河水系的目的,实现“徐水有水”。届时,一个绿树环绕、碧水荡漾的综合性公园将出现在县城中,把人与城市、人与自然、人与生态和谐共融充分演绎。
  完善城市功能,加速城市发展,徐水县扎实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107国道县城段、复兴路、永兴路绿化改造工程;总长23.2公里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完成18.9公里;振兴路、107国道县城段样板街已竣工。投资7377万元的污水处理厂已正常运营,日处理污水2.4万吨,全部达到一级A标准。垃圾转运站投资300万元,日处理垃圾100吨,现正在设备安装,9月底正式投入使用。实现城区天然气管网全覆盖;保持24小时供水,彻底解决居民后顾之忧。
  旧城改造提品位
  化蛹成蝶,精彩转身。用这句话来形容徐水的旧城改造工作再合适不过了,在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进程中,徐水县把旧城改造作为改善群众居住水平和提升县城品位的有力抓手和重要内容,全力加快县城建设步伐。
  徐水县县城建成区面积12.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0万人。列入城中村改造范围的村有上关、城内、小寺、南关等片区,占城区总村数的83.3 %,占地1557.3亩,总拆迁房屋面积20.4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3.56亿元。在旧城改造中,该县做到单体出形象,整体出品位,精品小区相继出现,尚城小区、尚景小区、欧韵华庭、锦绣嘉园、领秀公馆、小寺新村、城内新村、阳光水畔、安顺家园等一个个精品小区相继建成,给徐水县城一个又一个精彩。
  小寺各庄村位于徐水县城东部次中心区域,是个“城中村”,村内街道拥堵不堪,公共服务设施无地建设,已经严重影响了村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小寺各庄村也直接影响、制约着县城的进一步发展:如果小寺各庄村不改造,县城规划中的两条大街就不能打通,县城东部交通“肠梗阻”的状况便不能有效改观,其他建设也无法进行。
  为了破解难题,徐水县委、县政府创新思路,各相关部门通力配合,用“大手笔”进行“大变样”。为把整体改建对百姓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点,给百姓最大实惠,小寺各庄村在具体操作中提出了“两个三”的思路。第一个“三”是房屋拆迁及回迁安置分三步走,先建、后拆再开发,即先建好新民居,待村民全部搬入新居后,再拆旧房;旧居拆完后,利用旧宅基地,结合村周边地段,再按县域规划,统一进行开发。第二个“三”是拆迁补偿分为三个部分,即地上附着物补偿、宅基地补偿和村集体收入。这样,不但可以实现改善居住条件不增加村民负担,而且可以保证村民从中得到足够多的经济利益。
  项目完全建成后,村民就住进了高标准新居,届时,一座60万平方米的综合性大社区将出现在徐水县城东部,成为徐水县东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该县三年大变样的标志性工程。
  城内村是个典型的城中村,街道窄小,坑洼不平,污水横流,房屋老旧,配套设施不全,群众盼望改变的呼声日渐强烈。
  城内新村小区布局充分利用地理优势,设计出宜居、适用、科学、时尚的新型大社区格局。规划设计注重环境,以人为本。其时尚的生活方式体现在方方面面:室外宽阔的视野,优美的绿化带,四周绿草漫坡,形成富有层次的绿色景观;室内通过落地窗门,室外景色一览无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全新生活。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住房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徐水县加强房地产管理,严厉打击私建乱开发行为。县委、县政府召开两次大会,主要领导亲自参加,对私建乱开发行为严肃查处,已查处四起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擅自施工案件,并做出相应处罚,有效维护了房地产经营秩序;加强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管理,半年来,共完成产权登记701件,其中初始登记35件,换证8件,办理房屋抵押登记159份,抵押注销28份,办理房产转移登记94件,变更登记35件,新建商品房登记342件。全面落实住房保障制度,完成216套廉租房建设。目前84套廉租房主体已完工,132套廉租房正在建设之中。
  环境面貌展新颜
  城市环境是一个地方的第一张名片,徐水县不断加大城市管理工作力度,县域秩序明显好转,城市品位得以提升,名片日益靓丽。
  对乱停放、乱搭建、乱堆占、乱摆摊等县城管理突出问题,徐水县开展综合整治行动。通过领导包干、责任到人,采用教育、引导、协调、疏导等多种形式,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击、集中处理,城区占道经营、私搭乱建、乱扔乱倒、乱停乱放等不文明行为大为减少。进一步强化私搭乱建执法手段,不断加大执法力度,拆除违章建筑200余处,拆除面积3000余平方米,滨河路、晨阳大街、107国道路道路秩序明显好转;突出严管重教,店外经营行为大量减少;早餐夜市的整治按照指定地点,规定时间经营,经营秩序得到了规范;乱贴乱画整治从源头抓起,发现一例制止一例,不文明行为得到遏制;对营运性三轮车进行规范、治理,使交通秩序得到进一步改善。上半年,共集中整治6次,清理店外经营400多处,占道经营900多处,清理城区乱贴乱画小广告3000多张,拆除广告牌匾350余块,清理城区内残损条幅400余条,责令停业整改洗车行11家。
  在加强对城市市容市貌管理的同时,加大对道路及其他公用设施监督力度。先后维修城区路灯130盏,更换控制器3个,维修线路2100米,更换井盖30块,并对污水井、路灯井进行统一编号;完成了津保路、永兴路、复兴路破损路面的修补。
  随着城区面积不断增大,对环境卫生的管理难度加大,该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千方百计努力提高环境卫生质量。先后制定了《徐水县建设局环境卫生评比活动实施方案》、《徐水县建设局环境卫生监督检查实施方案》和清扫保洁、清运工作制度及奖惩制度,职责进一步明确,对所有工作人员明确责任,分包到路段,并成立监督检查小组,每天不定时的对各路段的卫生、人员及清运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检查结果与工资挂钩,实行奖优罚劣的措施,上半年共清运垃圾2.7万吨。为确保生活垃圾不积压,根据需要及时对清运作业进行科学调整,垃圾在早8时30分前全部清运出城;新购买了两辆清扫车,进一步加大清扫力度,确保垃圾不积压、不隔夜。
  绿色是城市之肺,徐水以“建设园林城市”为目标,紧紧围绕“每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工作要求,以“做优、做美、做精、做细”为原则,不断加大绿化投入。完成了107国道县城段、永兴路、复兴路的绿化改造,完成了城内大街行道树的栽种,种植银杏162棵,对巨力路、振兴路进行了补栽,完成了华龙路游园、巨力路游园、八四游园建设,栽植各种树木5.2万株。使城区绿地率达到31%,绿化覆盖率达到3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2平方米。
  让“星”城靓丽起来,让美丽徐水的魅力无限,借“三年大变样”的强劲东风,通过开展“城市建设与管理年”活动,徐水县城正日益变得大气、整洁、靓丽、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