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经济日报8月6日版 作者: 商志伟 张权
“没想到昔日人人喊打的蝗虫,如今成了咱农民发家致富的宝!”8月2日,记者在徐水县南庄村采访时,正在棚里喂蝗虫的师红伟算了这样一笔账:“按每亩四个棚计算,每个棚可以养两茬蝗虫,每亩可收入一万五、六呢!”在他的带领下,现在全村开始了棚里养蝗虫的新行业。
为了培植一种新产业,增加村民收入,做为南庄村支部书记的师红伟没少动心思。2009年,了解到蝗虫繁殖率高、生长周期短、养殖成本低,营养价值高,养殖方法简单,市场需求量很大后,他就到容城县买回几斤蝗虫幼苗,按照人家教的方法,用竹竿子在地里搭起架子,再罩上一层纱网,搭成四个简易大棚开始干了起来。秋后一算账,“试验棚”里每亩地年收入1.7万元,超过他的预期。
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不少村民们也搭起了棚,干起了这新行当。师红伟和乡亲们现在已经总结出了喂养蝗虫的经验:蝗虫主要吃草,特别爱吃禾本科植物,如稻、麦、高粱、玉米和竹类的茎叶,一亩地的蝗虫需要二亩左右的青苗做饲料。.蝗虫喜干不喜潮,只要天气晴朗,小东西们个个都很活跃。虽然属于特种养殖,但蝗虫养起来技术含量并不高,只需每天上午、下午各往棚里撒一层青苗或饲料就可以了。蝗虫的养殖期每年从5月开始,到7月就能产出一茬,每亩地能出500-600斤蚂蚱;之后,7月-9月又能产出一茬。两茬过后,一年的养殖任务也就完成了,“蚂蚱大棚”可以按兵不动,待来年再用;饲料种植用地还可以种植一茬庄稼。
目前,南庄村养殖面积近20亩。昔日人人喊打的蝗虫成了村民的“增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