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日报3月25日A3版 作者: 王新平
编者按:建设新农村,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是基础,是关键。而发展生产就需要走现代农业之路,科技正成为现代农业的有力推手,推动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提速”。徐水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积极引导,使科技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
“太空种子”落地生根
3月20日,徐水县正村乡韩家营村的“能人”赵子龙在地里查看小麦长势,望着已返青的小麦,赵子龙指着一块地说:“看,这块地的种子不但与众不同,而且施用的肥料也是最新的生化肥料,我在这里培育出的是无公害、品质优良的‘绿色小麦’。”
几年前,在徐水县科技局的帮助下,赵子龙大胆引进种植了“太空种子”――A-1029,这是搭载神舟4号在太空遨游过的种子,经过轮回选育,不久,赵子龙种出的名为“神舟4号”的小麦亩产达到了763公斤。一年后,赵子龙又种了10亩地的“太空麦”,在抗旱、抗倒伏、高产等方面表现突出,科技局专门组织了一次“看太空小麦,说科技富民”现场会,加深了大家的科技意识。今年,徐水的“太空麦”已发展到近千亩。而尝到科技甜头的赵子龙,又在县科技局的帮助下,开始培育无公害小麦,去年,他种下100亩地的“太空种子”,施用最新的生化肥料,进行“绿色小麦”生产实验,单等今年丰收后进行无公害检测。
据了解,该县决定通过几年时间,发展太空小麦一万亩,为提高全县粮食的品质和产量打下良好基础。
“网上医院”急诊开方
刘振是高林村的一名大棚种植户,近日,他的大棚西红柿出了毛病,有的叶片打卷、干枯,而棚室的湿度又很大,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来到农资经营户卢会杰家的电脑前,利用网络和山东寿光的蔬菜专家联系上,然后用摄像头拍下了病蔬菜叶子图片请专家看,专家很快开出“药方”。几天后,他的蔬菜叶子恢复正常。
在高林村镇,许多大棚西红柿种植户都这样在网上给蔬菜看病。无独有偶,在徐水遂城镇张华村,狐狸养殖户徐建辉等人每天都要上上网,从去年开始,他们利用网络搞特色养殖,收效很大,现在小区已有400多只狐狸和貉了。据他们介绍,几年前刚开始养殖时,由于技术不过关,繁殖率很低,有时一窝就成活一两只,而且它们得了病也不知怎么治。后来,镇里帮他们安上电脑、拉上线,开始上网,这一下就打开了眼界,他们联系上了外地的养殖户和科研院校的教授,有什么问题,就随时上网询问,狐狸、貉等一有什么毛病,他们就把它抱到摄像头前,让专家们看着进行诊治。除了养殖技术提高外,网络还起到了另一个作用――销售,现在他们养殖的狐狸和貉供不应求。
“联合舰队”规模发展
现代农业的特点之一是规模农业,如果形不成一定规模,就很难使其种植水平得到普遍提升,也很难有好的收益;现代农业还应当进行产业化经营,有农业龙头带动,形成生产加工一条龙,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几年来,徐水县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规模、形成产业基地、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来发展特色农业,现在全县蔬菜种植面积15.9万亩,其中以西红柿为主的设施蔬菜9.6万亩,蔬菜年产值达到6.9亿元,奶牛存栏达3.52万头,生猪存栏26.5万头,林果面积达6万亩……“联合舰队”呈现出旺盛的活力。
走进遂城镇城北庄村的“今明后”食品有限公司,这个以生产果酱、工业用果料等为主的农业龙头企业,采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进行生产,年消化草莓、黄桃、苹果、葡萄、芦荟等农产品5600多吨,带动了周边种植业的快速发展,在徐水,像这样的高科技农业龙头企业有十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