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日报3月10日A3版 作者:丁咏静 商志伟
虽然草莓价格每公斤达到了10元左右,但徐水县大王店镇佃头村杨老四家的草莓大棚外,前来选购、采摘草莓的商家依然络绎不绝,生意异常火爆。2月27日,老杨乐呵呵地说:“今年我这两亩大棚草莓如果照这个价卖下去,收入可是种传统作物的5倍多,虽然辛苦点,但是比单纯的大田作物强多了!”
近年来,为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徐水县根据农产品市场需求和城乡居民消费变化,引导农民打破常规种植模式,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错时”增收。目前该县已形成了以高林村镇为中心的棚室西红柿种植基地、正村乡为中心的大棚小葱种植基地、大王店镇为中心的大棚草莓基地和漕河为中心的双孢菇种植基地,年全县错时蔬菜种植面积近十万亩。反季节蔬菜的种植与销售,提高了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加快了农民增收的步伐。
“错位”增收。打破常规发展思路,引导农民以消费者的身份“错位”思考,大力发展受市场欢迎的居室花卉、无公害蔬菜、棚室水果等特种经济,目前该县年产30万盆中、高档盆花的盛芳园花卉基地、白塔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大王店大棚桃种植基地,不但引导农民自己创业,还解决了一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提高了农民收入。
“错用”增收。引导农民不断挖掘农产品的新用途,通过农产品在市场上扮演“新角色”来提高身价。到目前,该县已开发推广了正村乡观赏果树盆景、崔庄德力食品公司“帝王宴”蔬菜产品、大午集团杂粮馈赠礼品等“变脸”农产品,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和“效益低”的难题,拉动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