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晚报2月23日4版 作者:商志伟
2月18日,农历正月初五。与许多农民忙着过“破五”不同,徐水县漕河镇空城村食用菌种植基地正忙得热火朝天。近百人忙着采摘、清洗,然后将拾掇好的双孢菇运往北京市场。
“现在正值春节期间,市场需求量大。我们运往北京的双孢菇最多的时候,一天能达到2000公斤!”村党支部书记李克学高兴地说。
据李克学介绍,漕河镇以奶牛养殖为主,为延伸产业链条,拓展致富途径,有关部门引进利用牛粪生产双孢菇项目。目前已建成高标准菇棚80个,栽培面积近5万平米,每个菇棚可获纯利2-3万元。同时,出菇废料可生产花肥、有机肥等,项目的实施实现了养殖、种植业废弃物的再利用,减少了牛粪和燃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三赢。
在素有“河北西红柿之乡”美誉的高林村镇,西红柿种植户陆文军正在棚里忙着测温度、为西红柿绑绳:“去年我的两个高效棚收入不错,今年又新加了三个温室棚。照今年的市场行情来看,四五月上市价格应该不会比去年低。”
目前,徐水的西红柿不仅销往北京、天津、东北、内蒙等地,还打入俄罗斯市场。在徐水,西红柿已成为农业经济主导产业,全县棚室西红柿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万亩,西红柿产业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0%,成为全县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在该县年产30万盆中、高档盆花的盛芳园花卉基地,如今正积极扩大基地规模,建设现代化组培室,修建一批高标准的温室花棚,向着北方最大的花卉生产销售网络基地迈进。位于安肃镇的吉正养殖有限公司是北京生猪储备基地,年出栏3万多头商品猪,全部销往北京、天津、山东等地,年实现经济效益1.2亿元。同时,该公司的绿色无公害生猪养殖辐射带动周边3000多农户增收。
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的指引下,徐水县积极打造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目前已形成了以高林村镇为中心的西红柿种植,正村乡为中心的秋黄瓜、小葱错季蔬菜种植,大王店镇为中心的大棚草莓、大棚桃种植,漕河镇为中心的奶牛养殖,义联庄乡为中心的万亩柿子林基地等各具特色的种植养殖区域。同时,该县还重点扶持大午公司、德力食品有限公司、高林村绿色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韦氏奶牛场等20多家市场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安排劳动就业3500余人,带动20多个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6万余家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