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寒冬,过去人们往往要靠聚在一起聊天、喝酒、打麻将消磨时光。可如今的徐水县农村,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或参加文化活动,或读书学习、接受技能培训……
保定日报2月12日A3版 记者 刘虎 通讯员 常新社
“冬天来,农闲到,女人炉旁做靴袄,男人牌场找热闹。”这段歌谣是过去徐水农村冬闲时节的真实写照。可如今你在这里走一走、看一看,辛勤劳作一年的农民放下农具后,有的读书上网学习,有的参加技术培训或远程教育,有的投身书画、篮球、秧歌等文化活动,到处一派繁忙景象。
书画协会墨香飘
2月7日下午,我们来到位于徐水县同兴东社区的上谷书社,刚到门口便被空气中淡淡的墨香所陶醉。步入书社,但见100多平方米的书画创作研究室里,30多位书画爱好者正在切磋技艺,墙壁上上百幅书画精品正在展出。社长刘晓民介绍,上谷书社现有会员上百名,年龄最大的93岁,最小的仅有9岁。书社每周日下午组织会员活动,并邀请名家现场点评指导。目前书社会员中有20多名省级书协会员,很多会员尽得名家真传。正在挥毫泼墨的李凯老人说:“学习书法让我身体健康,精神愉悦,我的作品2007年还入选了全国第一届老年书画展。”
据了解,目前该县农村和社区拥有书法、绘画等专业协会近20个,基本覆盖了全县乡镇和社区,最大程度地满足了群众对高雅艺术的追求。
文化广场跳舞去
元旦过后,尤其是进入农历腊月以来,徐水城乡的文化活动越来越红火。在东史端乡西史端村文化广场,每天清晨和下午,总有上百人聚在这里扭秧歌、划旱船、跳交谊舞、唱大戏……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负责为文艺活动安排地点、调试音响的张党儿高兴地说,现在村里的环境好了,去年又新建了一座休闲娱乐广场,许多群众都喜欢到这里健身娱乐。30多岁的张建祥是交谊舞高手,他发挥自己专长,自觉肩负起了交谊舞队队长和教练员一职。他说:“现在每天都要到这儿来跳舞健身,要是有一天不来,就浑身不舒服。”
目前,徐水县已经建设村文化广场300多个,为全县农民冬季健身娱乐提供了好去处。
农家书屋忙“充电”
2月8日一大早,高林村镇麒麟店村种植大户董际良就站在门口吆喝:“走哇,到文化大院看书去!”本以为自己来的最早,可等他到村文化大院时才发现,已有十几个人在那里读书看报了。像董际良一样,今年冬天,更多的徐水县农民把读书看报当成了新时尚。不仅读书的人多了,买书的人也多了,大小书店内异常火热,致富类图书尤为畅销。
为了让群众通过富“脑袋”来鼓“钱袋”,该县积极行动,利用难得的冬闲时间为农民“充电”。农业、科技、劳动、教育等部门以及各乡镇搜集整理了家庭养殖、农业标准化、农业企业营销管理、特色作物种植技术、特色劳务技能等方面的知识,编印成好学易记的实用培训资料,分发到每个农户。此外,该县还加快农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使广大农民学习文化有场地,交流信息有平台。入冬以来,该县已经举办各类培训班40余期(次),农村劳动力受训率达70%,基本达到了每个青壮年都能掌握1项致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