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日报6月24日A2版 作者: 商志伟 张增来
徐水县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内容,从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入手,多措并举,为农民增收创造有利条件。
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保农增收。该县认真落实国家制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确保不截留、不梗阻、不滞障,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抓住国家财政向农村倾斜的有利机遇,积极争取资金支持。严格落实各级减轻农民负担的规定,查处随意增加农民负担的案件,以减负促增收。
坚持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稳农增收。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精心培育了奶牛养殖、棚室西红柿、错季蔬菜、双孢菇种植、山区林果、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为农民增收打下了基础。
坚持产业化方式经营农业促农增收。按照“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发挥涉农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形成农产品生产、销售、加工等产销两旺格局。目前,该县已有大午新希望生猪基地、德力食品、徐绿公司等多家产业化龙头企业,与15000多农户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实现了农民按照订单生产、企业按照合同收购,有效地化解了市场风险,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助农增收。据统计,从2007年至今年5月份,该县共补贴农民购买各类农机607台,购买农机户总计享受补贴872万余元。越来越多的农民借购机补贴政策的东风,购买了收割机、旋耕机等农业新机具,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土地利用率。
坚持非农化手段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该县把培养新型农民、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用非农化手段富裕农民”的重要途径。以“阳光工程”为抓手,通过举办科技培训,提高他们就业的能力。今年2月,该县人劳部门对农民工分层次、分对象、分渠道开办“订单培训、按需培训、科技培训”等培训班,协调用人单位35家,提供就业岗位1885个,为农民增收拓宽了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