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日报6月18日B2版 作者: 常新社 商志伟
在徐水县东史端乡东史端村东,有一家全国最大的轴承配件加工企业――新华机械制造厂,企业老板名叫抗振英。从一开始当小车工到现在的大老板,抗振英坦言成功秘诀有两条:一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瞅准机会就下手;第二条就是坚持科技创新,并始终把质量作为企业立身之本。
1986年,31岁的抗振英已在县内一家国营企业内燃机厂当了6年车工。头脑灵活的抗振英觉得机械加工作为一项朝阳产业,在中国肯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于是他主动放弃了铁饭碗,选择了下海。
1988年5月,抗振英与人合伙投资1万多元购买了一台车床,租了3间房,开始了小作坊式的加工生产。起初半年内业务量并没有他预想的那样多,为了不让厂子夭折,他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到京津的轴承厂、钢厂联系业务。最终,用他的诚心和耐心打动了北京人民轴承厂的老总,并联系到了第一批业务。为了树立企业的品牌和形象,抗振英把质量当作企业立身之本,利用自己的技术专长培养了10几名专业技术人员,为加工合格产品创造了先决条件。他购买了产品质量检测仪,对加工产品实行100%检测,不允许一件不合格产品出厂。由于产品质量过硬,信誉度高,抗振英的车床加工厂也越做越大。随后,他把每年挣到的钱用于扩大再生产,到1991年,他已拥有了4台设备。2003年以后,他已经拥有了18台机床设备,企业规模已经达到了同行业全国最大企业之一,年效益相当可观。
为了谋求更大发展,抗振英重点推出了系列科技攻关项目;高薪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搞科技攻关,不但使加工品种从2002年前的300种增加到现在的2000多种,还解决了以往不能加工直径为1米到1.3米等大型产品的技术难题。目前,他在全国已经拥有了200多家固定客户,业务基本上涉及到全国的钢材企业和钢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