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河北省政府网 | 保定市政府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走进徐水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专题专栏

交流互动

舍己无私为乡亲
发表时间:2009/06/19 点击次数:382次

保定日报6月18日B1版  作者:记者 赵志敏 通讯员 商志伟 许会运

  沐浴着夏日的阳光,走进徐水县徐庄村,笔直的柏油路直通村里,“玉亭路”路牌格外醒目。“这是玉亭用命换来的路,路修好了,他却走了。大家起名‘玉亭路’,就是要让子孙永远记住他。”路牌旁,72岁的何进喜拦住了记者,“玉亭是大伙儿公认的好干部,你们应该写一写……”

  听了老人的话,走进乡亲们中间,徐玉亭舍己无私为大家的事儿令人感动。
  徐玉亭2006年当选为徐水县徐庄村村委会主任,他尽心尽责,赢得乡亲们尊敬。去年12月7日,他在清理刚刚竣工的路面时,连续工作12个小时,因劳累过度于22时突发心脏病,永远地离开了大家,终年62岁。
  徐玉亭走了,但每一个乡亲都不会忘记他……葬礼那天,儿子怀抱父亲的遗像,走遍徐玉亭曾洒下汗水的条条道路,父老乡亲沿途为他摆设了29个路祭,没有人不为他落泪。  
  过去在徐庄村,乡亲们最闹心的就是路。多年来,因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里村外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坑坑洼洼,坎坷难行,乡亲们都盼望着能早日修条顺心路。于是,徐玉亭上任后,就把修路放在第一位。
  修路需要钱,集体没钱,徐玉亭带头捐款,最后东拼西借只凑了7万元。“没有钱修水泥路, 咱就用石渣铺,不管多困难也要把这条路修平整!”徐玉亭一番话落地有声。他带领乡亲们从山上拉来石头,砸成一块块小石子铺在路面上。每天早上,徐玉亭都是第一个出现在工地上,晚上最后一个离开。在他的带动下,每天出义工的村民有200多人。大家共同努力,仅用两个月就把村南的路修好了。
  “修路期间,徐玉亭经常感到身体不适,但他没有声张,依然奔波于工作。过后到医院检查,原来是心脏病发作。医生叮嘱他一定要注意休息,但玉亭回来后根本没说,照样没日没夜的操劳。”村党支部副书记贾永一泪眼模糊地说,“玉亭真是把自己的心都掏了出来。修脚下这条路时,为了找资金,他借遍了亲戚朋友;填大坑没钱买土,他晚上跑到高速路工地上,把人家不用的废充料一车车拉回来;修路的水泥、石渣放在村外不放心,他就裹个大衣整夜看守;关键时没了钱,玉亭让我把他老伴给女儿准备的5000块嫁妆钱给‘骗’了出来……”
  填平河坑,村北的路开工了。 徐玉亭几乎“长”在工地上,心脏病发作时,就地蹲在一旁略略休息。大伙儿劝他歇几天,他总是摆着手说:“我没事儿,等修好路再歇吧!”“玉亭太不爱惜自己了,天天忙得都是村里的事。有时正输液,一来事儿拔掉针头就走,拦都拦不住……” 回想当初,泪水涌上老村医钟顺喜的眼帘。
  路越修越长,徐玉亭的身体越来越糟。“他天天晚上住在工地上,有时我去替换他,他硬是把我推出来,让我回家休息。他总是心疼别人,从不顾自己……”贾永一话音未落,何进喜老人接过话头:“那天,我到工地上转圈,看他大冷天竟啃着两个干火烧!”“这条路刚修完,路面需清理。玉亭就叫上儿子一道干,最后这天,从早上5点一直干到下午5点,看着清理干净的道路,他笑着跟我说,明天村里的集就可搬回来了。没想到,这竟然是他最后的笑脸。”60岁的李士德沉痛地说。
  “玉亭走的那天晚上没回家吃饭,在我家喝了碗杂面汤,边吃边商量明年村小学盖校舍的事,手续已办全,可资金是问题。临走时他说:‘再怎么难,明年秋天也要让孩子们在新教室里上课!’谁想这竟是最后一别,徐庄村好多的事还等着他呢!”回忆当时,村委会副主任何文启不停地擦着眼角的泪水。
  徐玉亭走了,他带着未完的事业,未了的心愿,走得那样的突然、匆忙,走得让乡亲们那样的揪心……但他心怀乡亲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