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日报3月17日 A1版 作者: 王新平 李国海
今年1月,徐水县全部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逆势而上,分别完成8759万元和266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6%和47%。在经济“寒流”中,徐水经济的稳健发展让人眼前一亮。
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经济周期性调整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徐水县同样面临减收增支的双重压力,该县以“咬定目标不放松”的精神,全力以赴保增长促发展,为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条件、打好基础。
夯实财源保增长
企业和项目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为了撑起县域经济的“四梁八柱”,徐水县全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县委书记王林、县长李保森多次深入巨力、俊峰、太行、晨阳等重点企业,与企业家共谋发展良策,增加企业战胜困难的信心。
经济运行困难增加,企业发展难题增多,徐水县的支柱行业、出口企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冲击。该县及早组织专题调研,围绕推进财源建设、壮大县域经济实力进行谋划,提出了“产业引进多元化、引进项目高质量、加强自主创新”等一系列对策,不断提高开拓创新能力。
用足用活用好中央和省市出台的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积极开拓市场,推进技术和品牌创新,增强竞争力。支持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把保增长与产业优化升级更加紧密结合起来,以推进自主创新为主攻方向,扬长补短,趋利避害,力争在经济格局的重新洗牌中赢得更多机会。去年,全县新上续建和洽谈投资过亿元项目43个,总投资136.7亿元。
瞄准中央扩大投资的重点方向,针对本县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认真选择、分批报送相关领域的对接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投入和转贷的国债资金,为项目提供资金保障。去年,全县谋划省政府债券转债项目达到10个。
有保有压惠民生
2月15日,国务院税改办主任王卫星一行到徐水就农村综合改革、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进行调研。徐水县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2008年涉及全县12个乡镇、87个村,投资预算额达1800余万元。目前,已硬化街道21万平方米,打饮水井11眼,铺设地下管线6.6万米,安装路灯近900盏,项目建成后将惠及16万农民。调研组对徐水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大力压减一般性财政支出,在保工资、保运转、保平衡的前提下,做到向“三农”倾斜,向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倾斜,向民生倾斜,向公共利益倾斜。
按新增教育、卫生、文化支出向农村倾斜的要求,逐步建立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强力推进农村事业进步;加大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实施力度,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面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进行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严格落实各项涉农补贴政策,充分发挥补贴资金在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生猪生产和促进奶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去年,全县涉农补贴累计达到8847.7万元。
理财有方促发展
为了做大财政“蛋糕”,徐水县在财政管理上下足功夫。稳步推进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对14个乡镇分别实行了“分级管理、支出定责、收入分享、责权统一”的规范分税制财政体制和“收支统管、核定收支、超收奖励、节支留用”的统收统支加激励财政体制,扩大乡镇财政自主权和财政保障能力,使乡镇财政实力明显增强,确保了乡村两级正常运转和必要的事业投入。
深化预算管理改革。继续推进财政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加大相关资金整合力度,集中财力解决事关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事项。深化政府采购、集中收付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逐步实现资产管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有机结合,推进资金和资产管理效益的不断提升。着力规范乡级预算编制,强化乡级财政的核心职能,走在了全省最前列。
大力实施“金财工程建设”,构建财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的信息系统平台,推动财政管理方式的转变和管理水平的跃升。去年,该县代表河北省接受了财政部“金财工程”建设检查。
与此同时,县财政创新税费征管机制,建立以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税务稽查为主的协调联动机制,突出抓好纳税评估,实现以评促管、以评促查、以评促收。建立完善一系列制度,堵塞管理漏洞。
逆水向上行船,迎难奋力划桨。徐水县在增强发展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的同时,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状态和干事创业的激情,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以百倍的信心和勇气攻坚克难,全力保增长、惠民生、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