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河北省政府网 | 保定市政府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走进徐水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专题专栏

交流互动

“牛老板”的粪,成了“菇老板”的宝
发表时间:2008/07/10 点击次数:382次

  本报讯(记者李刚 通讯员商志伟 常新社)“牛老板”是徐水县漕河镇南宠村农民王继强,在他的托牛所里有800多头牛,是远近闻名的养牛大户。“菇老板”是该镇空城村农民李克学,他带头种起了双孢菇,领着四邻八乡的农民种菇致富。牛老板和菇老板是原本不相干的两个人,但是在徐水县迅速发展的循环经济背景下,他们不但有了联系,而且变得密不可分。

  在李克学的双孢菇大棚里,记者看到搭好的架子上一层一层叠放着菇床,双孢菇长势喜人。李克学介绍说,一平方米能收双孢菇25斤,一斤的市场价格在2元左右。拥有20几个大棚的李克学每年卖菇收入非常可观。“种菇的成本高吗?”李克学指着菇床上双孢菇扎根的“土壤”说:“成本不高,这是秸秆和牛粪,都是以前没人要的废物,很便宜。秸秆0.1元一斤,干牛粪0.5元一斤,一平方米需要各30斤左右。每年七八月买回来,高温发酵20多天就可以用了,一年种3茬菇都不用换,又便宜又肥沃。而且长过菇的废料又可以卖给别人,经过再次加工就可以用做花肥了,这也是一笔收入。”

  牛老板也高兴了,以前污染环境、让人头疼的牛粪,现在不但成了菇老板的宝,也成了牛老板的宝,牛老板王继强在家里就有人上门来收牛粪,一年光靠卖牛粪的收入也很可观。在王继强的托牛所里,记者看到牛食槽里堆着秸秆和一些渣滓。王继强说:“这些渣滓是青贮玉米秸秆,当精饲料营养含量比买来的饲料还要高。”牛老板说,仅南庞奶牛养殖小区每年消耗青贮秸秆就达3000立方米。

  秸秆喂牛,牛粪和秸秆种菇,种菇废料做花肥,这个小小的循环系统把“牛老板”和“菇老板”紧紧连在了一起。

文章来源:河北经济日报1版  发表日期:2008年7月10日  作者:记者李刚   通讯员商志伟 常新社